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2018中国好书”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怎样烧脑的问题?

2019-11-28 13:59:02      2460


由上海大学林凤生教授撰写的《名画在左,科学在右》自出版以来备受褒扬,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同时荣获图书界两项最高荣誉大奖。不但被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央电视台推选为“2018中国好书”,还在当日上午举办的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发布仪式上,荣登10种获奖图书榜单。
这部精美之作带我们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名画,品味艺术之美,领略科学之奇。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故事,翻开本书,如同开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大师云集,脑洞大开
 
马奈、莫奈、凡·高、达·芬奇、卡拉瓦乔、毕加索、达利、波洛克……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师与科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这正是本书的奇特之处。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怎样烧脑的问题——
为什么印象派画有运动感?凡·高的画为什么这样“亮”?修拉的画上为什么涂了那么多的彩色点?野兽派画家用色有什么好?科学家如何认识抽象画?光学器材如何助力西方写实绘画?弥足珍贵的中国古画隐藏了什么科技秘密?画中人的内心世界怎样猜?绘画里的“浮光掠影”蕴含了怎样的奥秘?为什么肖像画会人见人爱?脑外伤会激发人的艺术创造力吗?……
本书围绕100余幅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以科学视角进行解读,不仅对名画表达的科学内容、蕴含的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分析,还对画家创作时的构思和创意,采用的技术和手段,脑科学、神经科学、人体解剖学、光学、色彩学、透视等科学方法在绘画技法中的应用,以及观者在欣赏画作时的视觉神经活动、大脑和心理变化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精彩解读,名家推荐
 
作者林凤生教授是上海大学退休教授,《自然杂志》编审,长期从事自然科学工作,曾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佳作奖和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他曾师从丰子恺、唐云等名师学习绘画,作品视角独特,蕴含广泛,既有美术欣赏者的艺术评析,亦有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理性思索。
另外本书由著名科学史家刘钝作序,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顾凡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等专家的推荐。
 
制作精美 贴心附录
 
精选100余幅经典世界名画,全彩高清印刷,双封露脊装帧,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的同时,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知识。另外还有“艺术家名录”载有中外文人名对照及生卒年,“名画索引”方便检索。
全书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完美呈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部融学术探索、科学普及和艺术欣赏于一体的知识性读物,兼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无论读者的文化背景是科学、人文,还是艺术,都可以从作者对绘画的解读和分析中受到启发,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艺术名作,领悟画作背后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