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上海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设计与研究

  • ISBN:978-7-5428-8485-5/G·5090
  • 著译者: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编
  •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 定价¥60.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32开
  • 视频资料下载

主  编

管文川


编写人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慧洁  许建华  杨寒凝  张  杰

顾志平  龚  铭  韩正娟 



序   言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与其相关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等是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

上海这座兼具深厚工业底蕴和国际化特质的超大城市,其劳动教育既承载着历史积淀,又跃动着时代脉搏。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劳动教育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历经四十余年的探索,上海在劳动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路径创新,以及育人效能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素养与技能并重”的特色教育生态。

本书立足城市发展特征,从系统性、全面性和实践导向性角度为上海市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指导。全书不仅从上海劳动课程的历史沿革、理念重构和课程设计框架、实施策略、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还通过特色项目案例和评价体系的建设策略,展现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书还阐述了在劳动课程中融入新技术体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的方法和构思,强调了实践操作与真实体验相结合,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本书对区域和学校制订劳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实践指导手册等资源提出了原则性的框架要求,并为学校和教师开足开好劳动课程提供了兼具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模板和工具。因此,它不仅是一本理论指导用书,更是一本实践操作指南,助力上海市劳动课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育人工程。希望本书能够进一步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热情,不断优化劳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占小红

2025年2月



前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确立了其在育人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意见》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系统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内容框架、素养要求及实施路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实施,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组。本书系项目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旨在为学校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提供范式参考,为区域及学校实施劳动课程提供指导,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路径提供典型案例,并起到引领区域和学校因地制宜编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作用。

本书主要包括“上海市劳动课程的历史沿革”“重构理念下的上海市劳动课程思考”,以及上海市劳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管理、工具研发、课程实施案例等八个部分。各区校在制订劳动课程实施方案和设计劳动实践手册过程中,可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本书内容,统筹考量课程目标、校情学情、社会需求及资源条件等要素,合理确定劳动课程内容与实施要求。

本书立足政策导向与理论探索,扎根教学实践与区域经验,尝试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期待本书能助力各区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化进程中把握育人本质,创新实践样态,在遵循《课程标准》核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特色,开发出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劳动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注入持久动力。


001 | 第一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的历史沿革

003 | 第1节  确立总目标,形成劳动育人教学导向

005 | 第2节  变革教与学方式,开拓劳动育人路径

010 | 第3节  创新评价方式,形成劳动育人评价体系

015 | 第4节  创建实践空间,形成“学校—中心”双向协同机制


019 | 第二篇 重构理念下的上海市劳动课程思考

021 | 第1节  劳动课程内容重构的基本原则

028 | 第2节  劳动素养的分级指标研究

038 | 第3节  劳动课程有效落实的关键问题

042 | 第4节  劳动课程的任务群设置分析


047 | 第三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的设计

049 | 第1节  三位一体的上海市劳动课程框架

061 | 第2节  以劳动课程为核心的“跨界”学习

065 | 第3节  特色项目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070 | 第4节  特色项目设计的规格与流程

076 | 第5节  特色项目资源选用


079 | 第四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的实施

081 | 第1节  德育引领,实践创新,遵循多样态并存的课程实施原则

085 | 第2节  公共特色资源整合共建,形成多样态的课程实施规划

089 | 第3节  基于三大类劳动内容特色,构建多维度课程实施策略


105 | 第五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的评价

107 | 第1节  劳动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

110 | 第2节  劳动课程评价的主要指标

118 | 第3节  劳动课程评价的案例探索


125 | 第六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的管理

127 | 第1节  劳动课程管理的基本向度和理念

130 | 第2节  劳动课程管理的组织架构

133 | 第3节  课程内容管理

138 | 第4节  课程教学管理

144 | 第5节  课程评价管理

147 | 第6节  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150 | 第7节  安全保障管理


153 | 第七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实施工具研发

155 | 第1节  “区域劳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规范

157 | 第2节  “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规范

160 | 第3节  “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制规范

163 | 第4节  “特色项目案例”设计规范

168 | 第5节  “学生劳动手册”编制规范


171 | 第八篇 上海市劳动课程实施案例

173 | 案例一  上海市黄浦区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182 | 案例二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195 | 案例三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六年级)

205 | 案例四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陶制编钟”特色项目规划方案

218 | 案例五  “露营:搭帐篷 来野餐”特色项目单元教学设计


233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