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青少年科学人才的发现及培育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而影响着城市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在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科学人才,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服务方面任重而道远。
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及科学人才选拔方面,上海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自2003年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每年联合举办“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开展青少年科学论坛和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促进青少年的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选拔出素质全面,具备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的后备人才梯队。转眼间,“明日科技之星”已走过二十载,结出了累累硕果,培育了灿烂群“星”。这二十年来,无数青少年通过这一平台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一步步登上创新与研究的“铸星”之梯。他们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敏锐地把握时代风潮和民生、科技热点,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索未知的“科学之问”,如海绵般汲取知识,经风雨,长才干。我欣喜地看到他们中有不少曾经的“明日科技之星”成为了“今日科技之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地攻坚克难,还有不少同学已成长为我的同事,继续从事着科学教育工作,薪火相传!
翻开历届“明日科技之星”的活动记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绽放星光,登上“群星谱”的稚嫩英才,还有孕育了这些“星星”的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群体——从接纳、关注孩子科学兴趣的家庭,到推进科技素质教育、为青少年科创活动提供支持的学校和各级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从怀抱对科学的热情参加活动的百万青少年,到积极提供专业指导、为青少年科学实践保驾护航的上海两院院士、“科技启明星”、“曙光学者”等科研工作者,再到搭建平台、选才铸“星”的活动主办方们……以“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为载体,大家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环境,在社会公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上齐心协力,齐头并进。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参与写作的获奖的学生代表、优秀教师代表、专家代表以及编辑团队的热情投入和认真工作。在他们反复讨论、仔细取舍、锤炼内容之后,本书才得以问世,在此对他们的敬业和付出表示感谢!星光二十载,“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可圈可点的一步。未来,在“明日科技之星”的星河中,必将汇聚更多、更亮的科技新星,浩瀚的星河将会更加璀璨夺目!
2022年2月22日
后记
自2003年以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作为一个从第一届到第二十届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我感触尤深。
二十年来,曾经的中学生们不断成长,去了不同的地方,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祖国作出贡献……每每想到这些,每每接到他们的一声问候,心里总是暖暖的,满满的,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二十年来,我们的老师们更是付出了太多太多……有位辅导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牢牢记得:“我们每年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连小年夜也在加班,因为我们要推荐最好的学生参加市级‘明日科技之星’的评审。”
二十年来,我要感谢我们的每一位评审专家,他们大多都是来自高校的教授学者们,平日工作已是十分繁忙,但只要是“明日科技之星”的事儿,他们总是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学者治学的严谨认真,感受了科学教育的和风细雨。
二十年来,我要感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科普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每次重要的会议和活动,他们总是会莅临现场,给我们鼓气和指导,让我们“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得以越做越好。
二十年来,我还要感谢支持我们的各高校。每年的评审都放在高校,让中学生们得以提前沐浴高等教育的学术氛围。大学校长们向参加评选活动的学生说,大学的校门永远向你们敞开,欢迎“明日科技之星”们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到大学里继续深造和探究。每次到不同的高校,校长们从不犹豫,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仍尽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以确保“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顺利进行。
二十年来,最要感谢的是来自中科院的院士们。他们为“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做讲座、办论坛。记得叶叔华院士在大会论坛上对学生们说:“今天你们是明日科技之星,不久的将来,你们将成为真正的科技之星,在你们中间也许就会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院士们是青少年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求真,也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二十年来,“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已拓展到小学、中学和大学,一位参加过评选活动的同学说:“我深深地感谢‘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科研圣殿探访之旅,她将在我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个闪亮的标记。”
二十年来,展示的是“明日科技之星”成长的轨迹,蕴含的是广大专家、教师培育科技英才的殷殷之心,显现的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丰硕成果。能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命。
历经二十载,“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早已成为上海市孕育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基地,成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品牌科技活动之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本书仅仅是从“回望星河”“铸就星光”和“撷取星辉”这三个侧面展现“明日科技之星”二十年活动的缩影,在此也对组织编撰此书的获奖者、各位老师和专家学者一并表示感谢。
新星璀璨、群星争艳,必将聚集成明天的辉煌!
凤慧娟
主编
倪闽景 季晓烨
副主编
丁 力 陆 敏
执行主编
凤慧娟
策划
李光明 王金秋
编委会
(按姓氏笔划为序)
陈 华 陈 凯 陈 筠 陆 晔
时 多 何家骥 张爱华 张斌盛
郁增荣 钟 倩 黄 峰 曹晓清
鸣谢
应用材料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
2022年1月5日
序言 / 004
回望星河 009
铸就星光 021
学生篇 023
科创人生,自星光初耀始 024
“星”平台引导科创路 029
“星”光照我行 032
在创造中成长,摘下“明日科技之星” 036
教师篇 041
众志协力齐铸星——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区活动组织工作 042
科研探索路,明灯照坎坷 047
借力“明科”评选,助力科创教育 050
呵护每一枚“科技创新”的种子 056
为学生科创活动提供坚实的支持 059
专家篇 063
浅谈“明日科技之星”参选作品的探究性、完整性和展示性 064
透过论文外衣,评价参赛者内在的科学素养 068
正确的选题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和难点 071
撷取星辉 077
微塑料对“鱼虫”——大型溞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探 079
探究洗衣废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方法 085
探究硅烷化试剂对民国文献脱酸加固的效果 091
一类过定点问题的本质探究 095
荧光节能灯节能效果与寿命的研究 102
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水位检测提示杯 108
利用复合哈希迭代算法跨平台解决密码安全性记忆性难题 115
多节式适应壁面转换爬壁机器人 120
后记 / 133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