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新实践

  • ISBN:978-7-5428-7268-5/O·1113
  • 著译者:穆晓东 著
  •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 定价¥55.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本书所呈现的初中数学学科的教研成果,是穆晓东老师担任上海市长宁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时领衔主持的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后来到上海宋庆龄学校期间所进行的持续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整个研究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如学生数学学习认知基础、学习方法习惯和兴趣态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就满足不了各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那么如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获得成功呢?穆晓东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将大而统一的教学目标细化,结合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与兴趣态度等因素,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内容的分解、学习进程的调整,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分步达成,从而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题研究历时多年,有思考、有实践、有实证.研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研究的第一阶段,重点是放在梳理上海初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要求、学习跟踪记录表、99条核心知识点配套的习题资源的建设上,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的第二阶段,重点是放在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方面的培养上.用数学史、数学故事适当地镶嵌在学习过程中,设计有生动的人、生动的故事、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等育人价值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有些素材作为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研究的第三阶段,为了分步达成学习过程得以实现,就需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设计制作了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微视频,包含知识点的具体解读、学习要求说明和三个例题讲解的5~8 分钟微课,视频可以在家观看、反复观看,可以在疑惑处停顿,学生看了视频还可以通过配套练习检测学习成果.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根据各年级数学学习的特点还开发了数学主题课程: 1. 有梯度的数学课程,该课程为九年级学生所设,主要针对的是九年级数学复习时缺少将知识点整合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一个以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为线索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开发了包含20个专题的主题课程,为九年级的学生在完成第一轮各知识点梳理的复习之后,搭设后续的学习台阶和脚手架.2. 有形的数学课程,该课程针对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初步找到了两极分化的知识载体和原因,开发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课程.3. 有用的数学课程,该课程针对六、七年级的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并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4. 有趣的数学课程,该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又分为数学游戏和数学设计两部分,数学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游戏气氛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数学设计主要通过学生想象,动手操作,根据数学学习要求,设计作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掌握知识的目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既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又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课题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其中,相信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在穆老师的组织和主持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得的交流、有实践的体会、有实验的佐证、有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在此过程中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研究培训,数学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课题研究的成果终于出版,相信研究的成果、经验和案例一定会给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同仁们有所借鉴和参考.
      

第一章   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意义  1
      一、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动机   1
            (一)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被提到空前的高度   1
            (二) 新技术、新理念衬托的精彩课堂仍然远离预期的效果   1
            (三) 统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步伐造成学习困境   2
            (四)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突破学习瓶颈的有效途径   2
      二、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意义   2
            (一) 实现教育均衡,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2
            (二)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完善数学学科教法与学法   3
            (三) 打破统一教学目标,以学定教实现个性发展   3
            (四) 诊断个性特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3

第二章   个性化学习的相关理论   4
      一、 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概念和理论   4
      二、 与学习过程有关的方法和理论   5
            (一) 元认知理论   5
            (二)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
            (三) 数学《课标》对学习过程的界定   5
      三、 个性化学习的相关研究   6

第三章   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内容与过程   9
      一、 适用的学习资源   9
            (一) 梳理细化初中数学核心知识的学习要求   9
            (二) 选择与每个知识点在不同阶段学习要求相匹配的习题研究   21
            (三) 学习指导和学习经验的收集与应用   28
            (四) 数学史、数学小故事等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应用   30
      二、 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结果的评估   37
            (一) 学习目标的确定   37
            (二) 学习结果的评估   40
      三、 分步达成的途径方法研究   49
            (一) 学习资源的建设   49
            (二) 学习方法的指导   49
            (三) 分步达成的学习途径   50
            (四) 特色课程的开发   53

第四章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结果   54
      一、 核心知识点   54
      二、 与核心知识点配套的习题库建设   58
            (一) 知识点配套习题的整理   58
            (二) 知识点配套习题库的建设   59
      三、 学习指导和同伴经验分享   65
            (一) 教师学习指导的意义和作用   65
            (二) 同伴学习经验的意义和作用   66
            (三) 教师学习指导和同伴学习经验的整理   67
            (四) 学习指导和经验举例   69
            (五) 关于学习指导和学习体会的总结   85
      四、 数学史、数学故事的资源建设   86
            (一) 应用的价值   86
            (二) 整理的资源   87
      五、 主题课程   87
            (一) 有梯度的数学   87
            (二) 有形的数学   93
            (三) 有用的数学   97
            (四) 有趣的数学   99
      六、 适合个性化学习的微课   103
            (一) 微课的说明   103
            (二) 微课讲稿举例   104
            (三) 微课的特点   106
            (四) 微课的数量统计   107

第五章   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案例   108
      一、 关于学困生转变的案例   108
            【案例1】 一名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108
      二、 关于分步达成的教学过程的案例   114
            【案例2】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分步达成的教学过程   114
      三、 关于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案例   120
            【案例3】 HPM视角下“分数加减法”教学   120
      四、 适应弱势学生的教学案例   125
            【案例4】 以“有形的数学”为载体,改善初中几何弱势学生的学习状况   125
      五、 关于思维特点的教学案例   129
            【案例5】 “巧用锐角三角比”的教学设计   129
            【案例6】 以“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课例谈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35
      六、 关于分步达成的教学案例   138
            【案例7】 初中几何课堂分步达成的教学实践   138
      七、 适应资优生的教学设计   178
            【案例8】 配方法——基于自主阅读,收集与运用的尝试   178
      八、 特定内容的教学设计   183
            【案例9】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83
            【案例10】 “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188
            【案例11】 “图形的平移”的教学设计   197
            【案例12】 “多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201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206
      一、 研究的结论   206
            (一) 关于学习资源的应用   206
            (二) 关于学习水平和风格的确定   207
            (三) 关于学习目标的确定   208
            (四) 关于课程建设   208
      二、 思考   209
            (一) 学习资源应用   209
            (二) 主题课程建设   209
      三、 还需再研究的问题   209

参考文献   210

附录1   初中数学99条核心知识点学习要求细化分解213
附录2   各单元核心知识点配套分层练习样例249
附录3   一次函数矫正性检测卷262

致谢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