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中医住院医师临床常用操作手册

  • ISBN:978-7-5428-7876-2/R·485
  • 著译者:陈昕琳 管红叶主编 编委会名单 顾 问 余小萍 周家俊 主 编 陈昕琳 管红叶 副主编 苏 励 刘 胜 张婷婷 薛 征 詹红生 李 璟 孙武权 张殷建 郭 裕 张亭立 刘 萍 仇 菲 沈 雁 孙永宁 殷佩浩 张益辉 高晓燕 高晓珺 黄国毅 参 编 吴晓莉 瞿惠燕 赵 虹 刘晨萍 石晓兰 郝立爽 邸英莲 季蔚青 仇琴 秘 书 陈筱雷 李 佳
  •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 定价¥7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中医人才承载着中医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中医医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成为合格医师的起点,是完善卫生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继续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随着“中医住培”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培训基地建设、培训标准体系构建、培训管理、招收考核和培训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有效进展,在中医住培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开展与之相应的教材研究和创新改革刻不容缓。

本教材立足现代医学模式,在临床操作流程中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精确性”和中医的“整体性”,从操作教学的标准化、同质化、实战化、高效化等要求出发,巧妙构思,将“人文关怀”和“慎独”这些职业精神融入其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职业情操。参与编写的作者都是中医各科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材体例创新,内容实用,体现了科学性和专业性。全书由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两部分组成,包含纸质版书籍和教学视频两部分,内容涵盖内、外、妇、儿、骨伤、针灸、推拿、耳鼻喉等学科的124项临床操作,兼具中西医特色,操作流程简明扼要,评分标准精准实际。

本教材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型中医临床操作教学用书,具有启发性、实用性、学生好学、临床好用等特点,满足培养并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是适用于各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用书。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年3月



前言

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推动中医药人才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规培教学、开展创新实用的规培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立足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全书体现科学性、专业性和严谨性,融合现代医学的“精确性”和中医的“整体性”,并将“人文关怀”和“仁者爱人”这些职业精神融入其中,在培养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职业情操。

本教材邀请中医各科具有丰富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专家编写,全书由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两部分组成,有纸质版书籍和教学视频两种形式。教材体例创新,内容涵盖内、外、妇、儿、骨伤、针灸、推拿、耳鼻喉等学科的124项临床操作。操作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包含操作前对疾病、心理、社会等综合评估和操作后开展针对性评价等,兼具中西医特色,操作流程简明扼要,评分标准精准实际。

本教材通过对中医临床操作的不断总结优化,将临床各科常用操作编撰汇总,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性,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学员临床操作能力,是适用于各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用书。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殷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临床医护人员能对疏漏之处批评指正,使本书内容更臻完善。

                          

陈昕琳  管红叶

2023年2月

  

上篇 操作规范   下篇 评估标准

第一章 内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胸腔穿刺术

二、 气囊 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

四、 心电图机的使用

五、 胸外心肺复苏术

六、 电除颤术

七、 腹腔穿刺术

八、 留置胃管术

九、 三腔二囊管留置术

十、 腰椎穿刺术

十一、 骨髓穿刺术

十二、 快速血糖仪的使用

十三、 导尿术(男性)

第二章 外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外科手消毒

二、 戴无菌手套  

三、 穿脱手术衣

四、 手术区皮肤消毒

五、 创伤的现场止血法

六、 辨脓法

七、 伤口(切口)换药

八、 蚕食疗法

九、 窦道(瘘管)造影检查

十、 甲沟炎修剪术及修甲术

十一、 各种药线捻搓

十二、 箍围疗法

十三、 缠缚疗法

十四、 垫棉压迫法

十五、 摊制药膏

十六、 灌注法

十七、 砭镰法

十八、 不同部位包扎法

十九、 脓肿切开引流术(乳房脓肿)

二十、 浅表肿物切除术(乳房)

二十一、 乳腺专科检查

二十二、 乳腺导管镜检查

二十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二十四、 伍德灯检查

二十五、 皮肤划痕试验

二十六、 真菌直接镜检

二十七、 溻渍法

二十八、 肛门视诊

二十九、 肛门指检

三十、 肛门镜检查

三十一、 球头银丝检查

三十二、 拖线法

三十三、 挂线法

三十四、 坐浴法

三十五、 痔术后换药

第三章 妇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妇科检查

二、 阴道擦洗上药

三、 阴道镜检查

四、 宫腔镜检查

五、 后穹窿穿刺

六、 诊断性刮宫

七、 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

八、 宫颈息肉切除

九、 早期妊娠终止

十、 宫腔镜下通液

十一、 宫颈环形电切术

十二、 痛经穴位敷贴

十三、 中药保留灌肠

第四章 儿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小儿心肺复苏

二、 电击除颤

三、 小儿哮喘穴位敷贴(含定向透药)

四、 针刺四缝

五、 物理降温

 六、 雾化吸入  

第五章 骨伤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特殊检查

二、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

三、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夹板固定

四、 踝关节膏药外敷及绷带固定

五、 锁骨骨折复位及“8”字固定

六、 胫骨结节骨牵引术

七、 下肢皮肤牵引

八、 膝关节腔穿刺术

九、  右小腿骨折(脱位)后管形石膏固定

第六章 针灸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毫针刺法

二、 电针疗法

三、 三棱针疗法

四、 皮肤针疗法

五、 水针疗法

六、 头针疗法

七、 芒针疗法

八、 腕踝针疗法

九、 耳穴压丸疗法

十、 非化脓灸疗法

十一、 悬起灸法

十二、 隔附子饼灸法

十三、 隔姜灸法

十四、 温针灸法

十五、 火罐疗法

十六、 走罐疗法

十七、 闪罐疗法

十八、 刺络拔罐疗法

十九、 穴位贴敷疗法

二十、 穴位埋线疗法

二十一、 针灸异常情况(晕针)处理

二十二、 针灸异常情况(滞针)处理

二十三、 针灸异常情况(弯针)处理

二十四、 针灸异常情况(断针)处理

二十五、 针灸异常情况(气胸)处理

二十六、 针灸异常情况(皮肤灼伤)处理

第七章 推拿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颈腰椎机械牵引技术

二、 经络推拿技术

三、 脏腑推拿技术

四、 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五、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六、 导引技术

七、 小儿推拿技术

八、 膏摩技术

第八章 眼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视力检查

二、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三、 直接检眼镜检查

四、 眼压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法)

五、 滴眼药法

六、 敷法

七、 泪道冲洗

八、 角膜异物取出术

第九章 耳鼻咽喉科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 鼻腔填塞止血(前鼻孔)

二、 咽部异物取出术

三、 外耳道冲洗法

四、 咽部吹药法

五、 鸣天鼓

六、 扁桃体啄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