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汉字里的中华科技

  • ISBN:978-7-5428-7635-5/N·1145
  • 著译者:戴吾三 著
  •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 定价¥52.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32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前言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追本探源知,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图画,多是古人在龟甲、牛骨(早期也有陶器)上简约刻画的自然物之形和创制的器物之形。

深入分析还知,早期汉字蕴含了古代的科技信息:或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或体现古代的创造发明,抑或折射古人巧妙的思维,还原出来都有一段历史的精彩和生动。

如“中”,古字像带有飘带的杆子,垂直立在地面上。“立中”的作用实际相当于测日影的表,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测量天文仪器。

又如“桑”字,本指桑树。中国是世界上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从所见的“桑”字形态分析,可知商代已有成片的桑林,并有低干、高干两种树型。参见青铜器上的图像,也能予以证明。而从象形“蚕”字分析,表明商代的蚕已有几个品种。再加带“女”旁的“桑”字,可想见,商代种植桑树普遍,采桑养蚕已是当时妇女从事的一项劳动。正是有这样的基础,中国古代得以发展出领先世界的丝织技术,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拓提供了条件。

分析汉字,可知许多字都有古代的器物为基础。如“耒”,本是一种古老的农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用“耒”做偏旁的一批字如今仍在经常使用,如“耕”、“耘”、“耦”等,这些从“耒”的字,其本义都与农具或农事有关。

再看“鬲”,今天的常用词汇里没有它,因而许多人不知其义,更不知其形。“鬲”字象形,是一种古陶器,用于蒸煮食物,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三个肥大形似布袋的足。在漫长的岁月中,由鬲发展出许多其他形态的陶器,可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老祖宗”。鬲作为器物在春秋晚期渐趋消失,到战国时期完全绝迹,但由“鬲”衍生的字词延续具有生命力。如金融的“融”;如“隔”,2003年春天SARS在中国肆虐,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隔”和“离”(原本也是象形字)组合,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

本书所涉汉字里的古代科技,读者皆可用心体会,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对科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戴吾三

   2021年10月


  农  事  / 001

农 / 手持蚌镰收割  / 003

耒 / 古老的起土工具  / 006

“杵”与“臼”/ 应用普遍的粮食加工工具  / 011

菽 / 豆生之形  / 015

麦 / 中国古代“五谷”之一  / 019

桑 / 蚕所食叶木  / 023

蚕 / 对蚕的认识和利用  / 027

糸 / 缫丝技术的副产品  / 031

盐 / 古代的煮盐技术  / 037

酉 / 古已有之的酿酒  / 042

豕 / 有猪才有家  / 046

牛 / 悠久的牛耕文明  / 050

羊 / 大吉大利的征兆  / 054

马 / 马有多少,国有多大  / 058

  制  器  / 063

井 / “井”字为何写为框子形  / 065

石 / 古代的石器制作  / 070

匋 / 陶器的产生与发展  / 074

皿 / 可盛东西的饮食器具  / 078

鬲 / 古老的陶器“始祖”  / 082

角 / 动物角形的饮酒器  / 087

壶 / 极富生命力的大腹容器  / 091

豆 / 此“豆”非彼“豆”  / 095

灯 / 与“豆”相关的照明器具  / 100

壬 / 用途广泛的绕丝工具  / 104

专 / 捻丝工具“纺专”  / 108

磬 / 用石材磨制的打击乐器  / 112

鼎 / 气象宏大的国之重器  / 117

车 / 构造讲究的双轮木车  / 123

轼 / 古车中用作扶手的木杠  / 128

舟 / 独木制成的船  / 132

帆 / 利用风力行船的篷  / 136

刀 / 从石刀发展而来的基本工具  / 141

弓 / “弓”中为何多道弯  / 146

矢 / 字形含箭镞、箭杆和箭羽的箭  / 151

戈 / 中国特有的长柄格斗兵器  / 156

我 / 一种形似三戈戟的长柄兵器  / 160

炮 / 古代远程射击武器  / 163

  技  艺  / 167

火 / 影响深远的取火方法  / 169

网 / 从捕鱼工具到万物互联  / 173

金 / 初义多解的金属  / 177

铁 / 人工冶铁的兴起  / 181

镕 / 曾是重要技术创新的金属范  / 185

橐 / 古代冶炼用的鼓风器  / 189

宫 /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形成  / 193

基 / 夯土筑墙的版筑法  / 198

瓦 / 富有特色的瓦当制作  / 202

梁 / 架在水上的桥  / 206

笔 / 毛笔制作技术的演进  / 212

墨 / 源远流长的制墨技术  / 216

册 / 竹简制作有讲究  / 221

纸 / 改变世界的造纸术  / 225


  认  知  / 231

万 / 古人对数目字的认识  / 233

“数”与“算” / 以算为中心的传统数学  / 237

“尺”与“寸” / 对物体长度的度量  / 241

“斤”与“两” / 源自砍木工具和车轭的计量单位  / 245

“斗”与“升” / 借用而来的量器和计量单位  / 248

疒 / 中国最早的疾病记载  / 252

殷 / 古老的医疗砭术  / 255

砭 / 独特的医疗工具砭石  / 259

丹 / 古代丹砂的应用  / 263

旦 / 对日出的形象描绘  / 268

中 / 一种最古老的天文仪器  / 272

虹 / 从观察到解释  / 276

机 / 有轴可动的杠杆  / 280

和 / 中国古代“和”的技术观  / 284


参考文献  / 289

图片来源  /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