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展示实验区教师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教版)教学的经验与成果,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沪科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的特点与编写思路,探索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高中教师提供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对话的平台,经教科书编写组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研究,决定征集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沪科教版)的教学设计课例。这次活动得到了实验区和各地教师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现将教师们提供的课堂教学设计汇编成册,出版《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沪科教版)丛书(第二辑),作为本套教科书配套的课程资源,供教师们参考。第二辑包含了《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的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次征集的教学设计课例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反映沪科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特色,集中了教师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同时也符合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本书所提供的课例设计大致包括:教科书分析(包括教科书特点、重点、难点等)、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包括评价与反馈)等。这些设计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 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3. 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合理地设计探究过程,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4. 体现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给师生提供真正参与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机会;
5. 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6. 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结合。
我们认为,好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收获应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收获(如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基本事实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而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每位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编入本书的教案在呈现形式上是多样化的,或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建议;或教学流程式,或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有些教案注意了教学环节的过渡、教师语言的创新变化,虽篇幅长了些,但读来可以感受到落实新理念的气息。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选的大部分教案依据了经修改过的2007年版的教科书(第二版)。教师们在参考本书时,应根据当地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提倡百花齐放。
编辑全新的教学设计课例,这对我们又是一项挑战。由于时间仓促,许多好的课例还未能收集起来;加之教师理解新课程和教科书需要有一个过程,本书采用的课例也不尽完美。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的教师为我们提供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例,为编写好本套丛书而共同努力!
本书编写组
2010年8月
物理选修3—1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3
教学设计1 1.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没有特别标注说明的均为1课时)3
教学设计2 1.2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7
教学设计3 1.3 静电与生活 11
第2章 电场与示波器 15
教学设计1 2.1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15
教学设计2 2.2 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一)17
教学设计3 2.3 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二)22
教学设计4 2.4 电容器电容 26
教学设计5 2.5 探究电子束在示波管中的运动 28
第3章 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 32
教学设计1 3.1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 32
教学设计2 3.2 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 35
教学设计3 3.3 探究电阻定律 40
教学设计4 3.4 多用电表电路分析与设计 44
教学设计5 3.5 逻辑电路与集成电路 47
第4章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53
教学设计1 4.1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53
教学设计2 4.2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课时)59
教学设计3 4.3 典型案例分析 65
教学设计4 4.4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70
第5章 磁场与回旋加速器 74
教学设计1 5.1 磁与人类文明 5.2怎样描述磁场 74
教学设计2 5.3 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78
教学设计3 5.4 探究安培力 82
教学设计4 5.5 探究洛伦兹力 86
教学设计5 5.6 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 89
物理选修3—2
第1章 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97
教学设计1 1.1 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2课时)97
教学设计2 1.2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05
教学设计3 1.3 探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课时)111
教学设计4 1.4 电磁感应的案例分析 119
教学设计5 1.5 自感现象与日光灯(2课时)123
教学设计6 1.6 涡流现象与电磁灶 130
第2章 交变电流与发电机 138
教学设计1 2.1 怎样产生交变电流 138
教学设计2 2.2 怎样描述交变电流 143
教学设计3 2.3 探究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作用 149
第3章 电能的输送与变压器 154
教学设计1 3.1 高压输电原理 154
教学设计2 3.2 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 158
教学设计3 3.3 电能的开发与利用 162
第4章 传感器与现代社会 165
教学设计1 4.1 传感器的原理 165
教学设计2 4.2 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 169
教学设计3 4.3 用传感器做实验4.4信息时代离不开传感器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