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体是一个最神秘的“机器”,其中有两大奥秘:一就是管道系统,二就是连接点。管道系统就是经络,连接点就是穴位。所以我认为人是一个巨大的、微妙的、精细的、复杂的、敏感的、娇嫩的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在于一个“通”字。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不痛则通”,说明了一个“通”字的重要性。这个通就是在于经络之通、气血之畅。
我们先说一个“通”字,例如某日,大雨如注,不到一两个时辰,某条马路积水堵塞,水深过膝。道路管理人员手持小铁钩一个, 将沿途的窨井盖(等于人体穴位)打开,用一根竹片通啊通啊,一个窨井盖一个窨井盖地打开,接力似地通过去,没膝的水顿时流走,现出了整洁的马路。这与“以穴位为中心,不可离之太偏,刮拭距离面尽量拉长”的特种刮痧疗法何其相似!
凡已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经络穴位,我们就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经穴之外,我们临床上有人陆陆续续增加的一些验穴、效穴,一时难以归经的,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再者就是“阿是穴”,临床上除了定位明确,并有一定名称的经穴和经外奇穴以外,还可根据压痛点来取穴,谓之“阿是穴”,又称“不定穴”,或者称为“天应穴”,就是以痛为腧。阿是穴,可补充经外奇穴,而经外奇穴作为经验穴又补充了其他经络当中的穴位。实践出真知嘛!
腧穴同属于经络,是人体与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有输注气血、反映病痛和感受信息、接受刺激之功能,通过经络系统与体内脏腑和有关部位相关联,在经络的效应下进行良性调节,使疾病不药而愈。
刮痧是优良的自然疗法。学刮痧者,首先一定要学好经络腧穴,例如,著名的《针灸问对》中说道:“经络不可不知,孔穴不可不识。不知经络,无以知气血之往来,孔穴不识,无以知邪气之所在。知而用,用而的,病乃可安。”故有“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说。腧穴是刮痧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保健、康复、纠正亚健康之特定部位,只有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做到取穴求真,定位准确,注重压痛点、阳性反应物,辨证立法,在规范运板手法技巧下导出板感,才能实践刮痧。我们学刮痧就是要熟读腧穴主治性能,配穴成方,加之运板手法技巧,方能为刮痧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心中如藏神兵百千”似的明确腧穴治病之作用,方可恰当选配穴而灵活组方,发挥穴、区、带之作用,才能产生最佳效应。要知腧穴功能特点、作用机制、组织范围,首先要熟读经络循行部位和该穴所属的定位、主治性能,方可临证。“兵不在多,而在精”,我们取穴一定要各显其能。刮痧必须学好穴位,用好穴位。医圣张仲景曾说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平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按照今天的说法,对父母长辈可尽孝心,对大众可度众生,对自己可保健康,这就是刮痧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人民体质之关键所在。
刮痧是一个古老而卓效的非药物疗法,它和针灸有异,它是“以穴位为中心,不可离之太偏”,强调穴、区、带之联合效应,但在辨证选配穴上,它又酷似针灸。刮痧更似广种薄收,像我们撒网捕鱼一样,先以“刮拭距离面尽量拉长”的方式进行运板刮拭,后才是薄收——选取疗效最优的穴位导出“板感”,以良好的运板手法技巧刮拭,才能够起到本穴不同于一般的特殊疗效:如在梳理运板法后,使用或者是点、或者是按、或者是按揉、或者是弹拨之运板法,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一句话,以导出优良板感为前提。
全书文字部分共分九章:
第一章 运板传心录
从刮板的压力、移动、质感和速度四个方面,记录自己刮痧时的“动态感悟”。
第二章 108穴特种刮痧运板技巧
强调经络的穴、区、带的重要性,从悬、松、发、压、转、扬、轻、缓、柔九个方面探讨108个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和刮痧运板时的侧重。
第三章 特种刮痧经典语解析
突出刮痧的个性化使用,从刮痧的长度、痧象、顺序以及病因、辨证、补泻等27个方面,解释中医理论在刮痧中的应用体会。
第四章 阳性反应物在特种刮痧中应用举隅
“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治其内”。中医诊察疾病,主要观其外部的征象,所谓“病藏于中,症行于外”,因此以上述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在临证施刮前,要会找出明显压痛处的相关腧穴作为治疗之根据,以痛为腧乃刮痧之准则,刮痧之大法也。
第五章 治疗各论
介绍刮痧效果较好的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一般证、因、穴、刮, 让初学者有章可循,所介绍的临床常见病,虽整章病名各异,但选取穴、区、带的方式,贯穿整体调节观念为主,对证取配穴为辅,兼顾调理脾胃。对各病按概述、取配穴成方、运板手法技巧、按语、注意事项分述之,较为全面地诠释刮痧之要点,并有助于提高刮痧疗效。
第六章 临床杂症治验举隅
重在实用,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穴位的运板手法技巧及对不同疾病的配伍应用,同时引经据典,将临证思路进行剖析,全文通俗易懂,适用于各类人群学习。
只有将腧穴定位、性能及经络走行,十二正经冠名,表里、同名经相助,辨证立方,烂熟于心,再加上熟练的运板技巧,才能将刮痧板在您手中运用得游刃有余——板听您的,效在痧中。
第七章 特种刮痧基本运板法
刮痧之要,尽在运板。板感决定疗效。
第八章 特种刮痧法图解
图者,影,形像也。按图索骥,运板有道矣。
第九章 特种刮痧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保证刮痧安全有效,此乃保护非药物疗法之根蒂也。
本人曾于国内外教学带教时收到不少反馈,学习者自以为会运板,但总觉得碰到具体穴位时又不知该如何下板,这一点尤其国际友人学刮痧时倍有感受,在特种刮痧爱好者的“逼迫”下,答应再写一本《特种刮痧传心录——百效穴运板举隅》,以抛砖引玉,共同为刮痧事业增砖添瓦。
吾已八十有四,老矣。此为管中窥见,书中诸多不当、错漏之处,恭请诸君斧正,叩谢之。
作者简介:
李湘授,中国特种刮痧创始人,被称为“痧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客座教授。1934年4月出生,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14岁开始学习针灸,1962年拜沪上龙华医院针灸名家华延龄主任为师,得特种针法“华氏三绝”之真传,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1994年受台湾来沪的吕季儒教授启发,对刮痧术产生浓厚兴趣,在恩师的首肯和支持下,放下针,拿起板,一发不可收拾。遂以恩师华氏“特种针法”之名,创“特种刮痧”疗法。1995年—1999年受聘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任刮痧培训班讲师,从事刮痧教学工作,并设刮痧专科门诊,带教法、德、日、韩等多国留学生。2006年12月,受聘为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多年在上海市、区级老年大学主讲特种刮痧。首创38块板块式优化组合的特种刮痧疗法,该刮法已编入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编写的《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曾发表《皮内针治冻疮》《经络刮痧的临床应用》《特种刮痧疗法》等60余篇论文。著有《特种刮痧疗法》《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特种刮痧传心录:百效穴运板举隅》三本书,均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齐丽珍,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针灸杂志》责任编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教委多项课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出版《针灸临床经验录》《特种刮痧疗法》《针灸治疗有效病症54种》《名医针灸集锦》《中医针灸治疗点津》《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等多部专著。担任责任编辑的《上海针灸杂志》,多次获得国内优秀科技期刊奖项。参与研究的“古今针灸文献信息库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临床治疗中善于运用华延龄老师创立的项丛刺、温通督阳、夹脊刺、骶丛刺和骶髂刺,并认真加以总结,对一些针灸适宜病症做了系统的临床观察。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