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序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
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1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中谈到“治未病”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提倡“预防为先”,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
康复养生为一体,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中医药全程参与到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之中,在健康中国主战场发挥出
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建设目标与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市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平台,创新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级,培养治未病应用型服务人
才,实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跨界协同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
团”的架构下,组织召集校本部及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与学生骨干,编写了治未病工程系列丛书,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特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医治未病青年生力军。
首批付梓的三本图书分别是《二十四节气养生》《灸法养生指南》《儿童四时节令保健》,围绕二十四节气的节令特点,综合了中医经络腧穴养生、灸法养生、功法养生、饮食起居等养生要素,学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
便易学,既适合医务人员、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又便于爱好中医养生的读者开展自我保健,有机融合了“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使“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智慧理念在维护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更
大作用。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
吴焕淦
第一季春
立春/ 003
雨水/ 009
惊蛰/ 015
春分/ 020
清明/ 026
谷雨/ 031
第二季夏
立夏/ 039
小满/ 044
芒种/ 050
夏至/ 055
小暑/ 060
大暑/ 064
第三季秋
立秋/ 073
处暑/ 078
白露/ 085
秋分/ 090
寒露/ 094
霜降/ 101
第四季冬
立冬/ 111
小雪/ 117
大雪/ 122
冬至/ 127
小寒/ 132
大寒/ 140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