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超声造影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 ISBN:978-7-5428-4529-0/R.361
  • 著译者:杜联芳主编
  • 出版时间:2008-06
  • 定价¥140.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本书是一本以“生物体节奏”为核心的“科学育儿方法”宝典。书中以人体的生理节奏为科学依据,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运用与人体有关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分析,将婴幼儿一天的生活内容,按每天的时间顺序作了最为合理的安排,并对每个时间段该如何养育、培育婴幼儿作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崇尚愉快教育、自然教育、社会化教育、平等教育,注重孩子的人格特征和人性的培养,以及如何让孩子充分获得幸福体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科操作性。
第 一 章   让孩子愉快地早起 / 1 第 二 章   起床后换上干净的衣服 / 12 第 三 章   用冷水洗脸洗手脚 / 21 第 四 章   每天清晨让孩子愉快地散步 / 30 第 五 章   一日三餐加一次点心 / 51  第 六 章   饭前小便 / 72 第 七 章   养成早饭后排便的习惯 / 85 第 八 章   上午多活动身体多做表现型游戏 / 97    第 九 章   幼儿需要午睡 / 112   第 十 章   下午应该让孩子在宽敞的地方玩耍 / 126   第十一章   下雨天也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 / 139   第十二章   尽量让孩子帮着干家务 / 150  第十三章   晚饭后进行爬行玩耍 / 161 第十四章   临睡前洗个澡 / 176   第十五章   就寝前应让孩子静下心来 / 185 第十六章   晚上入睡快的孩子成长也快 / 193  第十七章   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度的刺激(即压力)  / 210  第十八章   表扬或批评要用态度来表示 / 223   作者后记    / 238
《婴幼儿的一天应该怎样度过》一书将婴幼儿一天的生活内容按每天的时间顺序,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安排。比如书中认为:3岁以上的幼儿应在早上6点左右自己起床。为了使睡眠中能大量分泌成长激素,使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出现最为合理最为有益于身体健康,婴幼儿应在晚上8点半至9点之间就寝。作者对白天每个时间段应该如何度过也提出了既详细又具体且具有科学依据的建议,有其独到之处。比如作者提出了每天早餐前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散步半个小时,上午10点半至11点午睡,晚餐后全家一起进行快乐的“爬行运动”等独到的作息安排,并提出了这种安排的科学依据是人体生理节奏。另外书中对如何安排孩子进行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及体育活动等也作了充分的论述,对我们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本书引用充分的科学论据阐述了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并且附有生动的插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因而本书既适合作为幼教工作者的研究参考书籍,又可以成为广大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本书曾被日本的婴幼儿教育专业作为教科书或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在日本国内享誉盛名的育儿指导机构“家庭保育园”也将此书作为婴幼儿的生活指南。“家庭保育园”是日本第一个以胎教和婴幼儿教育为目的的会员制“学校”,73.5%的会员IQ指数(智商)达145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         我们翻译并推荐此书出于如下几个理由:         1. 科学育儿         本书以人体的生物节奏为依据,运用人体的有关科学数据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婴幼儿一天最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内容具体详实,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既包含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同时又对婴幼儿的具体养育作了详细指导,而且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于各个层次的读者。我们认为,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婴幼儿保育书籍并不多见。虽然各国的国情各有不同,各国的教育方针也各有所异,但作为生物体的人类必然有许多共通之处,本书由于正是以人体的生理学、心理学为依据所著,因而对我们中国人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2. 愉快教育         本书强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感,认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对良好性格和心理的培养极为重要,它需要教育者(教师、家长)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天真好奇的心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实行适当的教育。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灌输式的,成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无条件地强加给孩子,而应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地将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身教”给孩子。灌输式的教育不仅会剥夺孩子天真烂漫的个性,剥夺孩子的幸福感,而且其效果也未必良好。         3. 自然教育         进入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沉溺于玩游戏机、玩电脑、看电视等。而本书则注重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接近泥土、沙子、水、阳光和植物等,让孩子从小懂得如何与自然共存,爱护和享受大自然,从而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4. 社会化教育         本书强调婴幼儿社会协调性的培养。作为社会的一员,人无时无地不处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因而如何适应群体、如何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书中通过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各种游戏,通过他们帮助父母做家务活等,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的交往,如何与他人愉快合作,以此逐渐完成孩子的社会化过程。         5. 平等教育         本书认为任何孩子都应受到平等的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都不能采取不适当的横向比较。因为任何孩子都有其长处和缺点,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一个健康的普通人,有颗平常心。         6. 既不提倡溺爱放任,也反对粗暴的管教         由于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日趋严重,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现实中,不少幼教工作者甚至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没有爱心,用刻薄的语言粗暴地辱骂孩子等现象时有所闻。而本书则强调对孩子要既严又爱,让孩子从小懂得遵守规则,待人有礼貌,同时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         本书第一至第十章由刘颖菁翻译,第十一至第十八章及后记由陈辛儿翻译。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沈晓敏女士、本书的原作者河添幸江女士,她们在我们整个翻译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才使我们能顺利地完成此书的翻译工作,直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