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誉全球的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写过三卷自传:《记忆犹新》、《欢乐依旧》和本书《人生舞台》。前两卷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出版,讲述了作者从出生直至1978年的经历。书中所述严格以时间先后为序,侧重对事情的准确记叙,纯议论性的文字很少。第三卷《人生舞台》自1990年初阿西莫夫病重住院期间开始动笔,历时125天,于同年5月30日完成。再过不到两年,作者便与世长辞了。《人生舞台》并非前两卷的续集,写法也与前两卷迥异,它不再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沿着作者的思绪,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将其家庭、童年、学校、成长、恋爱、婚姻、疾病、挫折、成就、至爱亲朋、竞争对手,乃至他对写作、信仰、道德、友谊、战争、生死等诸多重大问题的见解一一娓娓道来。全书写得坦诚率真且语言平易,字里行间充盈着睿智和哲理,使人读后不仅能了解阿西莫夫这位奇才辉煌的一生,而且还能更深刻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序言:
我在1977年写了一本自传。因为谈的都是我喜欢的话题,所以写得很长,一共写了64万个词;又因为道布尔戴出版公司对我一向非常迁就,他们没有作任何删节,就分成两册出版了。第一册名为《记忆犹新》(In Memory Yet Green, 1979年),第二册名为《欢乐依旧》(In Joy Still Felt, 1980年)。这两本书合在一起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我前57年的生活。
这一段生活很平静,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因此即使我用了自认为很迷人的文学风格来叙述(你很快就会发现,我决不会故作谦虚),书的出版并没有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不过,有成千上万的人觉得从阅读这本书中得到了乐趣。不断有人问我是否会再写下去。
我的回答一直是:“我首先得有生活积累。”
我的想法是应该等到有象征意义的2000年再写。2000年对科幻小说作家和未来学家来说,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可是到2000年,我已经80岁了,何况,我可能根本活不到那个时候。
就在我70岁生日之前,我病倒了,病得很重。我的爱妻珍妮特(Janet)很严肃地对我说:“你现在该动手写第三本自传了。”
我软弱无力地辩驳说,我后面12年的生活比前面几十年更加平静,我能写些什么呢?她指出,我的前两本自传都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加以叙述(这得归功于我的日记。我从18岁就开始记日记。当然我的记忆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在前两本自传中,我几乎没有谈及我的内心感受。珍妮特说她希望我在第三本自传中能写一点新的东西。她想让我写一本回忆录。在这本回忆录中,着重叙述我对于所发生过的事件的想法、反应和我的生活哲学等等,而不在于对事件本身的描写。
我心里更加没有底了:“谁会对这些感兴趣呢?”
珍妮特在谈到我的问题时,比我自己更加不会故作谦虚。她坚定地说:“所有的人。”
我不完全赞同她,不过她也有可能是对的,所以我打算尝试一下。我不想接着前两本自传的结尾开始往下写,事实上,那么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前两本自传已经脱销了,很可能有许多人看了第三本自传,觉得它写得很有趣(更加奇怪的事情也曾发生过),却找不到前两本(无论是精装本还是平装本),因此而迁怒于我。
所以,我准备描写我整个一生的生活,把它当作阐述我思想的途径,写成一本独立的、自成一体的自传。我将不再像前两本自传中那样着重细述一些事件。我只想把这本书分成许多章节来写,每一节谈我生活中不同的方面,或者对我有影响的不同人物,根据需要如此道来——必要的话,可以一直写到现在。
我深信并且希望通过这种写法,你会真正了解我,说不定,你还会喜欢上我。但愿如此。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 —1992),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194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1958年起成为专业作家。
阿西莫夫知识极其渊博,一生出版了近500部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称其为“一位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但是他生活在今天”。阿西莫夫还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
据阿西莫夫这部自传所载书目分类统计,在他的470本书中计有科幻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科幻短篇故事与短篇故事33集,短篇奇幻故事1集,短篇探案故事9集,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40集,科幻随笔2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以及其他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