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无之书——万物由何而生(哲人石丛书第二辑:当代科普名普系列)

  • ISBN:7-5428-3203-4/N.517
  • 著译者:[英]约翰·D·巴罗
  • 出版时间:2003-06
  • 定价¥24.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32开
  • 视频资料下载

本书希望展示在我们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式的循环经济是如何与革新世界经济的尝试契合的。希望能在财富的工业生产的循环中给予生态因素关键的一席之地,因为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循环经济势必涉及各类人群: 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科学家、国土整治工作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工作人员。总之,所有与国土治理或多或少有些关系的人。         如果说20世纪是卫生的世纪(法国在“二战”后颁布了《卫生法》),那么刚刚开启的新世纪则是生态与地方权力的世纪,因为消费社会制造了种种致命的废弃物,给地球带来巨大损害。
对本书的评价  1 内容提要  3 作者简介  5 序  7 致谢  11 说明  13 引言  1 前言:1964—2009年,一次决裂吗  4 第一章  自然界的城市危机  7 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部影片  7 经济危机吗  8 生态危机  9 大自然的城市危机  10 世界经济: 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城市  11 自然经济  12 城市危机,大自然的危机  14 金融资本还是自然资本  17 “建筑师的社会循环性”: 生态城市  27 社会循环的建筑: 流动性  31 降低能耗  34 法国格勒内勒环境协议: 循环经济与功能经济  37 法国式的格勒内勒环境协议会来到中国吗  41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  43 第二章  中国的循环经济  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城市框架  47 生态“透支”  49 城市—农村彼此间的“呼吸”  50 中国的循环经济  53 鲁北国家生态工业(化工)示范园区  56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  63 贵阳: 生态城市雏形  73 第三章  循环经济与世界经济  87 新兴国家: 巴西  88 供给与需求: 印度  91 重提中国: 增长模式问题  96 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00 循环经济的立法  103 价格体系的重组  106 生态园: 走向生态产业的“共生”  107 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土地整治、环境规划  108 和谐社会: 循环性的传统原则  110 没有时间和空间局限: 地球的“可居住性”  111 规划: 空间的考验  114 结语:生态学、帝国与城邦、鲁滨孙  119 追求享乐的“约伯”式人民  119 生态、帝国、城邦与“生态公民”  121 城市生态时代与科学生态学  125 结束语: 一部时代的影片,倒叙还是正常叙述  128 走到尽头的模式: 鲁滨孙  132 不祥的鸟儿  135 躁动中的中国,转型中的中国  136 跋:“您拿起一个圈圈,抚摸它一下,它将变成恶性循环!”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