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质上而言,这是一本文集,收集了自1991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以后,我在“教学”方面所完成的文章。其中有期刊论文、研讨会论文、专题研究论文以及经过授权的中文译文,等等。在这篇序文当中,我将就每篇文章的背景,逐一作个交代。 这本文集共收录了18篇文章,分为理念与原则、策略与做法以及研究与发展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各收录6篇文章。
第一篇 理念与原则 第一章 教学的本义及引申义 3 第一节 教学的本义 4 第二节 教与学的关系 7 第三节 解教学概念之惑 10 第二章 微型教学理念的评析 14 第一节 检视微型教学的隐喻 15 第二节 教学即艺术 16 第三节 教学即文化的探究 18 第四节 教学即关照 21 第三章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24 第一节 三类九项的影响因素 25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27 第三节 自律自动的学习 32 第四章 影响大学班级教学质量的因素 35 第一节 大学生的认知特性 35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39 第三节 大学课堂的活动结构 41 第四节 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47 第五章 教学原则与应用 52 第一节 良好的班级气氛 53 第二节 丰富的学习机会 54 第三节 妥善安排的课程 57 第四节 明确的学习重点 58 第五节 扎实的学习内容 59 第六节 智慧的教学对话 61 第七节 充分的练习应用 62 第八节 必要的支架式教学 63 第九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65 第十节 协同合作的学习 67 第十一节 目标为本的评价 68 第十二节 教师的适度期望 70 第六章 学习原则与实例 73 第一节 高效学习的条件 74 第二节 学校中的有效学习 79 第三节 将有关学习的知识付诸应用 98 第四节 将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 99 第五节 学习型组织中的有效学习 102 第六节 参与更大的团体 119 第二篇 策略与做法 第七章 脚手架比喻在大班教学上的应用 125 第一节 脚手架比喻的性质 127 第二节 教学脚手架的要素 129 第三节 支架式教学在大班教学情境当中所面临的挑战 133 第四节 在大班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做法 136 第八章 同辈个别学习辅导的要领 149 第一节 频举解题范例 150 第二节 多做解释推理 151 第三节 善用合作对话 153 第九章 寓班级经营于教学:典范转移 160 第一节 班级经营研究的典范 160 第二节 班级经营的另类典范 168 第三节 另类典范的另类思考 173 第十章 全方位的班级经营策略 175 第一节 学为人师——先己后人 175 第二节 全方位导师应先自我整饬 176 第三节 全方位导师应能经营良好的班级环境 176 第十一章 虚拟环境中的学习:理论建构与设计考虑 184 第一节 学习环境中的教学科技 184 第二节 学习环境向虚拟环境的拓展 186 第三节 良好虚拟环境的特性 187 第十二章 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评价方式评析 196 第一节 正式评价 197 第二节 非正式评价 206 第三篇 研究与发展 第十三章 小学班级学习环境之研究 219 第一节 性质、背景与目的 219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223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226 第十四章 初中英语教师交际教学法之教学观念 238 第一节 历史演变与应用 238 第二节 研究问题 241 第三节 方法与步骤 242 第四节 研究结果 244 第十五章 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推理与行动过程之个案研究 253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253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54 第三节 文献探讨 255 第四节 结果与发现 258 第五节 讨论与建议 261 第十六章 大一学生的入学成绩、学习方法、求知欲与学业成绩 265 第一节 研究概述 267 第二节 研究结果 272 第三节 建议 282 第十七章 实习教师“实地经验”的获取与角色转变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第二节 “实地经验”的获取 287 第三节 实习教师的角色转变 291 第四节 总结、讨论与启示 298 第十八章 台湾地区道德教学媒体研发与省思 304 第一节 研发经过 305 第二节 研发理念 307 第三节 问题省思 310 第四节 展望 313 附录1 美国加州小学推动新的评价方式——“非正式评价” 315 附录2 教学媒体内容大要 322 附录3 教学媒体制作构想 328 参考书目 331 索引 386
教学策略与做法 最近若干年,建构式的教学法颇受重视,而其中的关键即在于教师能觉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提供适当的协助。此种协助就好比一般建筑物所使用的脚手架一般:其一,脚手架能保证建筑物完成施工,就好比教师能保障儿童的学习成功;其二,脚手架能将建筑物的结构扩展与延伸,就好比教师能将儿童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延伸至新的场所;其三,脚手架在建筑物完工时必须及时拆除,就好比教师应该在儿童能自行学习时及时撤离。如今,新式高楼大厦所使用的钢制脚手架在完工以后,无需拆除,而是和建筑物融为一体,其间的比喻不尽相同,但是其支持的作用则无二致。曾经于1998年6月在台湾师范大学《视听教育》双月刊上发表的“鹰架支持的譬喻②在大班教学上的应用”一文之主旨,即在以脚手架为教学比喻,探讨其性质,分析其要素,进而指出支架式教学在大班探究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教育应当以成就每位学生为基本原则,最近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带好每位学生”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然而,欲落实此理想,只靠一般的大班教学是不够的。各种形式的补救教学,不论是由教师进行的小组式补救教学,还是同辈个别学习辅导(peer tutoring)的做法,都是教师可资运用的手段。所谓同辈个别学习辅导,是指由学长或是同学担任同辈个别学习辅导员(peer tutor),就学生学习迟滞或是落后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通常所采取的形式是一对一的个别辅导(one to one tutoring)。1997年9月曾发表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训育委员会主编的学生辅导双月刊的“同辈个别学习辅导的要领”一文之主旨即是针对频举解题范例、多做解释推理、善用合作对话等三项做法,细加描述。 班级经营一词又称教室管理,或称班级管理,相对应的美式英文是classroom management,英式英文则为class control。过去一些以普通教学法或是教学原理为名的专业书籍,大多列有教室管理一章,就教室秩序的维持、教室气氛的建立、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等项目作精简的介绍。其后,或许是因为一般人提到“管理”一词就会联想到军事管理、严格管制、行为控制等较为负面的意义,班级经营一词便逐渐取代了教室管理,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词。不过,不管是用哪个名词,班级经营经常被误解为classroom discipline,而将其等同于教室常规的管理,或是学生偏差行为的处理,范围狭小了很多。曾以“班级经营的另类典范”为名,于1998年12月发表于教育学会主编《关键年代的教育演变》年刊的“寓班级经营于教学”一文,其主旨就在于指陈这一点,希望教师将班级经营回归到教学的层面。如果教学活动进行得顺畅,学生都能专注地参与,就不至于有教室管理的问题。本文也指出,教师应该具有诠释班级脉络、预见班级事件走向,并且迅速地作出合理决定等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即使偶尔有一些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正轨,也都能被拉回到教学的“活动流”(activity flow)之中,使班级的教学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