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中国人民在同疾病长期斗争中创建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应用中药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疾病谱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又为中药的使用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在一些疑难病证和多系统病变的治疗中,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然而,相对于国内外兴起的天然药物热,我们对中药知识的研究和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生命科学的复杂性,要阐明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理,科学地、合理地使用中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仅中成药就有5000余种;每种中药又含有许多组分,作用机制复杂。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要顾及辨证分型,夹杂兼证,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因此,如何合理选择治疗用药,对临床医生是一种挑战。更何况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有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对机体不利的一面;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起中药所致的药源性损害事件的报道,由于中药在医疗、保健、养生乃至食疗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合理使用中药应该受到所有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了引起大家对合理使用中药的关注,徐德生教授等一批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编写了本书。参与撰写的作者都是在药学领域有很高造诣的专家,他们借鉴参考古今中外各种资料,同时紧密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中药复方制剂使用、中西药联合应用、中药与中药联合应用,以及将中药用于食疗的规律,并对处于特殊生理、病理状况下患者如何合理使用中药进行了认真、详实的介绍,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特别对中药抗肿瘤治疗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本书不仅对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为广大患者应用中药进行自我保健也是一册颇有益处的工具书。作为作者的同行,我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心中药的合理使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上 篇
第一章 中药与西药的合用 3
第一节 中西药合用的基本原则 3
一、 中西药合用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3
二、 中西药合用的基本原则 4
三、 中西药合用的优势 7
第二节 常见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 10
一、 各类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 10
二、 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36
第三节 中西成药的合用 40
一、 中西成药合用中的注意事项 40
二、 中药注射液与西药注射液的配伍 45
三、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47
第四节 中西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 69
一、 联合用药的目的 69
二、 注意事项 70
第二章 中药与中药的合用 73
第一节 中药配伍的原则 73
一、 合理配伍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73
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81
第二节 中药复方配伍 84
一、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84
二、 药物在配伍中的地位——君臣佐使 85
三、 严格把握用药剂量,注重配伍比例 87
四、 注意配伍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89
五、 复方配伍更具科学性 93
第三节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 93
一、合理配伍与联合应用 94
二、合理运用,注意配伍禁忌 95
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含有“配伍禁忌成分”的中成药 98
附: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含有“配伍禁忌成分”的中成药 98
一、含“十九畏”配伍禁忌的中成药 98
二、含“十八反”配伍禁忌的中成药 100
第三章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107
第一节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107
一、 药食同源的起源及发展 107
二、 药食同源的品种 110
第二节 食物的性味特点和药用功能 111
一、 食物的性味特点 111
二、 常见食物的功效介绍 113
第三节 服中药时的饮食禁忌 115
一、 “十八反”与“十九畏” 115
二、 药食物合用时的配伍禁忌 116
第四章 肿瘤患者中药的使用 118
第一节 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的思路和方法 118
一、 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 119
二、 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 121
三、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制 123
四、 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 127
五、 化疗患者中西药合用 128
第二节 抗肿瘤中药的使用 134
一、 诱发动物肿瘤的中草药及其成分 136
二、 有促瘤作用的中草药及其成分 143
三、 具诱变作用的中草药及其成分 145
四、 中草药及其成分在诱癌、促癌和致突变 中的作用 146
五、 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的现状 148
第五章 肝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155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155
一、 肾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55
二、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 157
三、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注意事项 160
四、 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163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165
一、 肝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65
二、 肝功能不全者用药注意事项 167
三、 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170
第六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172
第一节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 172
一、 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 172
二、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 182
三、 老年人慎用哪些中药 183
四、 老年人须合理服用滋补药 191
五、 老年人慎用哪些中药注射剂 192
第二节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中药的使用 201
一、 孕妇要慎用、禁用的中药 201
二、 孕妇要慎用、禁用的中成药 203
三、 哺乳期妇女要慎用的中药 206
第三节 婴幼儿和儿童中药的使用 207
一、 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不良反应 207
二、 根据体质选用不同的中药治疗 211
三、 婴幼儿和儿童慎用哪些中药 218
下 篇
第一章 内科用药 231
第一节 解表剂 231
一、 辛温解表剂 231
二、 辛凉解表剂 232
三、 表里双解、扶正解表剂 235
第二节 泻下剂 237
第三节 清热剂 239
一、 清热泻火剂 239
二、 清热解毒剂 241
三、 清热祛暑剂 244
四、 清脏腑热剂 248
第四节 温里剂 259
一、 温中散寒剂 259
二、 回阳救逆、益气复脉剂 266
第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剂 270
一、 温化寒痰剂 270
二、 清热化痰剂 275
三、 润肺化痰剂 280
四、 平喘剂 281
第六节 开窍剂 286
一、 清热开窍剂 286
二、 芳香化痰开窍剂 290
第七节 固涩剂 292
第八节 扶正剂 293
一、 补气剂 293
二、 养血剂 300
三、 滋阴剂 305
四、 温阳剂 309
第九节 安神剂 312
第十节 止血剂 316
第十一节 祛瘀剂 318
一、 益气活血剂 318
二、 养血活血剂 322
三、 化瘀宽胸剂 326
四、 化瘀通脉剂 329
第十二节 理气剂 337
一、 疏肝解郁剂 337
二、 疏肝和胃剂 341
第十三节 消导剂 346
第十四节 治风剂 349
一、 疏散外风剂 349
二、 平肝熄风剂 351
三、 祛风通络剂 354
第十五节 祛湿剂 358
一、 散寒除湿通痹剂 358
二、 清热除湿通痹剂 360
三、 补肝肾、祛风除湿通痹剂 362
四、 消肿利水剂 365
五、 清热利湿通淋剂 366
第十六节 其他 370
一、 降脂剂 370
二、 肿瘤用药 372
三、 肿瘤放化疗辅助用药 374
第二章 外科用药 378
第一节 清热剂 378
一、 清利肝胆剂 378
二、 清热解毒剂 381
三、 清热利湿剂 386
第二节 温经理气活血剂 389
第三章 妇科用药 391
第一节 理血剂 391
一、 理气养血剂 391
二、 活血化瘀剂 393
第二节 清热剂 395
第三节 扶正剂 398
第四章 眼科用药 402
第一节 清热剂 402
第二节 扶正剂 405
第五章 耳鼻喉科用药 407
第一节 耳病 407
第二节 鼻病 408
第三节 咽喉病 412
第六章 骨伤科用药 416
第一节 活血化瘀剂416
一、 内服药416
二、 外用药421
第二节 活血通络剂421
一、 内服药421
二、 外用药424
第三节 补益肝肾剂426
第七章 皮肤科用药429
第八章 民族药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