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谁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办公室——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大师们(哲人石丛书第三辑: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 ISBN:978-7-5428-5284-7/N·822
  • 著译者:埃德·里吉斯
  • 出版时间:2011-12
  • 定价¥30.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32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在过去的20年中, 有关围产期脑的流行病学、实验及临床知识剧增。应用新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神经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途径, 我们对神经细胞分化、移行、突触形成及轴突生成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遗传缺陷的疾病如无脑回畸形的研究表明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日渐密切。       近20年来的实验研究也完全改变了我们在脑对代谢、感染或窒息等损伤反应方面的观点。虽有争议, 最重要的概念上的进步是我们认识到损害导致神经元死亡并非即刻发生, 而是引发凋亡及相关过程造成神经元延迟死亡。据此提出了临床干预的“时间窗”。应用尖端成像技术得出的临床资料证实, 上述反应在成人及婴儿中也存在。从机制上研究集中于发育中的脑对缺氧缺血损伤及炎症损伤的反应, 包括损伤导致的急性坏死过程、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迟发的凋亡。继发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可能有重要作用。我们还发现在上述反应过程中, 脑释放内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减轻脑损伤并促进修复。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鼠、羊、猪和狒狒的脑损伤模型, 一些实验方法得以发展, 并且能够用于对未成熟脑的治疗实验性干预研究, 这可对急性脑损伤时一些可能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 例如抑制炎症过程, 抑制凋亡过程, 通过应用钙拮抗药、谷氨酸拮抗药、自由基清除剂等抑制急性坏死反应, 也可通过应用营养因子来干扰这些不同的反应过程。最近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将可能用于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这是上述干预研究进展的例证。将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外推于人类, 这些观察明确地显示新生儿脑病是一进展性的征候群, 至少在一时间窗内是可治疗的。不过这些实验研究也提示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足月儿的脑损伤可能有一明确的病因, 但不幸的是我们评估宫内胎儿大脑状态的方法很有限。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最优化地使用那些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电生理学惊厥是否重要及应如何处理?足月儿和早产儿脑损伤的机制可能完全不同, 然而我们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过程知之甚少, 如发育异常与早产有多大的相关性?窒息及炎症反应过程对早产儿脑损伤起多大作用?       有很多胎儿期和围产期的其他原因可引起神经损害。对围产期脑的认识不断更新, 使我们今后有望对其有更多的理解, 并有助于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进行脑修复是新兴的领域, 但仍处于实验阶段, 距临床应用尚遥远。       围产期的神经科学发展迅速。过去我们治疗和诊断的方法有限, 而现在我们能够对脑实施治疗性干预。未来将有许多患儿受益于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       医学科学发展迅速, 在重视儿童健康与发展的国家, 忙碌的临床医生要积极学习围产神经科学领域的新观念。       因此, 本书出版是非常及时的, 并且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有大量权威作者参与写作, 值得恭贺。                                            Peter D Gluckman教授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                                            儿科学/围产生物医学教授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特聘教授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Liggins研究所所长
基础篇 第一章 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 3 第一节 神经管的形成和胚胎前脑发育 3 第二节 神经干细胞发育与神经元移行 5 第三节 神经细胞突触形成与神经回路的建立  7 第四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发育与髓鞘化 9 第五节 神经营养因子与脑发育 12 第二章 新生儿脑的解剖学 21 第一节 大脑的解剖结构 21 第二节 脑室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25 第三节 新生儿颅脑超声切面解剖 26 第四节 CT和MRI颅脑横断面解剖 30 第三章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病因学 34 第一节 胎儿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产前产时因素 34 第二节 围产期窒息和新生儿脑损伤 41 第三节 早产与脑损伤 49 第四节 宫内生长迟缓新生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54 第五节 孕妇物质滥用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58 第六节 绒毛膜羊膜炎与脑损伤 65 第七节 宫内与围产期非细菌性感染与脑损伤 68 第四章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 74 第一节 脑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74 第二节 脑损伤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75 第三节 脑损伤的生化机制 79 第四节 脑损伤的凋亡机制 81 第五节 脑损伤的遗传代谢机制 83 第五章 新生儿脑损伤的神经学评估 86 第一节 正常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86 第二节 异常的神经学体征 89 第三节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93 第六章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实验室检查 101 第一节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胎盘病理 101 第二节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实验室检查 105 第七章 新生儿脑损伤的神经影像学 110 第一节 颅脑超声 110 第二节 颅脑CT 145 第三节 头颅磁共振成像 157 第四节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170 第五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77 第八章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脑功能监测 184 第一节 胎儿产前和产时的监护与评估 184 第二节 新生儿脑电图 191 第三节 振幅整合脑电图 199 第四节 脑诱发电位 204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检测 216 第六节 近红外光谱脑氧合监测 220 第七节 颅内压监测 224 第九章 新生儿脑损伤治疗学 230 第一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规治疗 230 第二节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32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FOR NEWBORN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第三节 高压氧治疗 241 第四节 神经干细胞治疗新生儿脑病研究进展 245 第五节 神经保护药物及神经保护因子研究现状 247 第六节 神经保护研究现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 251 CURRENT RESEARCH IN NEUROPROTECTION:  A ROLE FOR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   疾病篇 第十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63 第十一章 新生儿颅内出血 276 第一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类型 276 第二节 硬膜下出血 276 第三节 蛛网膜下隙出血 278 第四节 脑室内出血 279 第五节 小脑出血 286 第六节 其他新生儿颅内出血 287 第十二章 新生儿脑梗死 290 第十三章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295 第十四章 胎儿与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03 第一节 引起先天性或围产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303 第二节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304 第三节 新生儿脑脓肿 311 第四节 新生儿真菌性脑膜炎 313 第五节 新生儿结核性脑膜炎 316 第六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318 第七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322 第八节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325 第九节 肠道病毒感染 326 第十节 其他病毒感染 328 第十一节 弓形虫感染 328 第十二节 先天性支原体感染 330 第十三节 先天性梅毒螺旋体感染 331 第十五章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334 第十六章 遗传性疾病与脑损伤 341 第一节 概述 341 第二节 染色体病 342 第三节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343 第四节 临床常见综合征 352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54 第十七章 新生儿其他疾病与脑损伤 357 第一节 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 357 第二节 红细胞增多症和高黏滞度综合征 363 第三节 人工呼吸支持相关的新生儿脑损伤和脑保护策略 365 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71 第五节 新生儿期惊厥的病因及其远期神经学预后 376 第十八章 新生儿先天性颅脑畸形 382 第十九章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90   康复篇 第二十章 脑损伤患儿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与早期干预 397 第一节 脑发育的关键期与可塑性 397 第二节 脑损伤新生儿的神经发育随访 400 第三节 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407 第四节 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 413 第五节 新生儿个别化发育支持性护理 429 第六节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434 第二十一章 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结局的诊断和评估 443 第一节 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结局 443 第二节 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功能的康复评估 446 第三节 婴儿的运动发育和评估 448 第四节 婴儿的认知发育和评估 462 第五节 婴儿的视觉发育和评估 466 第六节 婴儿听觉障碍的评估 472 第二十二章 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障碍的康复干预 478 第一节 脑瘫儿童运动障碍的康复干预 478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干预 488 第三节 视觉障碍的康复干预 491 第四节 听觉障碍的康复干预 496 第五节 心理行为的康复干预 499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早产儿脑损伤”的长期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清楚地认识到对脑损伤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为了规范我国对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治并提高诊治水平,改善脑损伤新生儿的远期预后,我们邀请院内及国内外一批著名专家共同撰写《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这本专著,力求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展示国内外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既有指导性又颇具实用性的参考书。        由于编写人员较多而内容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在体例上只作大体规范,不强求完全一致。限于本人水平,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些疏漏,甚至差错,请各位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充实提高。       《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得以及时出版,是所有参加编写、审阅的国内外专家辛勤劳动的结果。值本书出版之际,谨对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