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化石保护学基础教程

  • ISBN:978-7-5428-6857-2/N.1041
  • 著译者:孙革 王丽霞 孙跃武 张立军 著
  •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 定价
  • 印次:88.00元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首部有关化石保护学(Fossil Protection)的基础教科书,首次论述了化石保护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简明介绍了被保护主体—化石的基本常识及其主要分类;结合我国化石保护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将我国常见的化石中遴选出的5门(界)38类化石作为我国化石保护工作中“优先关注的化石类群”。书中还介绍了化石保护方法与技术以及地质公园和博物馆在化石保护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化石保护在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与国外化石保护的对比,本书还论述了我国化石保护法律法规在法理上的依据,分析了我国化石保护现状,并对未来进一步加强化石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及化石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出希望。为方便初学者学习,本书附加了百余张图片和英文摘要等。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古生物学专业及自然资源与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化石保护的管理人员及化石爱好者参考。


前言:


      化石(Fossil)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澳大利亚35亿年前的蓝细菌化石到中国贵州瓮安5.8亿年前的后生动物胚胎,从云南澄江寒武纪海口鱼到辽西侏罗纪的近鸟龙,从英国的瑞尼蕨到中国的辽宁古果,从波罗的海的琥珀到西伯利亚冻土的猛犸象等,世界各地无数珍贵的化石为研究地球的生命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也展现了数十亿年来生命演化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以及全球古地理古环境变迁令人震惊的历程。与此同时,由于石油、煤等本身就是化石,化石研究也为找寻沉积能源矿产提供了帮助。因此,化石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化石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我国是一个古生物化石大国,化石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一些涉及全球生物演化关键时期的化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现:如震惊世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举世瞩目的“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近鸟龙”(燕辽生物群)及“中华龙鸟”(热河生物群)等。这些化石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地史时期生物演化的认识,也使全世界研究化石的科学家将目光转向中国。我国的化石及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科学界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随着我国古生物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化石保护管理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出台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及《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编制了《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等技术规范,成立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和21个省级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从国内海关截获及从国外追缴了1万多件化石标本(包括珍贵化石),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公布了53家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化石保护工作的开展。

      2016年,王丽霞编著出版了《中国化石保护》一书,在全面总结我国化石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此外,为适应我国古生物化石研究及保护等人才培养需求,沈阳师范大学于2010年12月率先成立了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古生物学院。该院古生物专业中专门设置了“化石保护与自然史博物馆方向”,旨在加强对化石保护管理及其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7年来,该学院已毕业了112名本科生和15名研究生,为我国古生物学专业(包括化石保护方向)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了力量。另外,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办了化石保护工程硕士班,北京大学开办了化石保护与修复本科班,都为我国的化石保护事业人才培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已急需有关化石保护的专论教科书,化石保护的课程教学与研究也亟待深化。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从事化石保护的管理人员大都是政府机关公务员,化石保护工作对他们是一项“新课题”,也急需有适于学习和实际应用的、有关化石保护管理工作的参考书。为此,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国化石保护》等著作,结合我们的教学及工作实践,撰写了这本教科书,并将“化石保护学”(Fossil Protection)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提出,认为这一分支学科总体上应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但也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性质。

      本书包括6章21节,重点介绍了化石保护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简明介绍了被保护主体——化石的基本常识及其主要分类,并结合我国化石保护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将我国已发现的常见化石中遴选出的5门(界)38类化石作为化石保护工作中“优先关注的化石类群”(含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化石)。书中还介绍了化石保护方法与技术以及地质公园和博物馆在化石保护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化石保护在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与国外化石保护的对比,本书还论述了我国化石保护法律法规在法理上的依据,分析了我国化石保护现状,并对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化石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及合理利用等提出希望。为方便初学者学习,本书附加了百余张图片,并附英文摘要等。

      作者由衷感谢美国科学院迪尔切(D. L. Dilcher)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古生物所扎维洛娃(N. Zavialova)及什马科夫(A. Shmakov)博士、远东生物所瓦列涅茨(E. Volynets)博士、日本中央大学西田治文教授、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波帕(M. Popa)教授,以及我国古生物学专家冯伟民、周浙昆教授等在百忙中给予的热忱帮助。感谢辽宁省化石资源管理局化石保护研究项目(LNZC20130900206-1)的支持,以及沈阳师范大学、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古生物演化与古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以及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等的大力支持;感谢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及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众多同事的大力协助。作者也衷心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本书编辑与出版工作的全力协助。

      本书是我国首部有关化石保护学的基础教科书,希望它能在我国高校古生物化石保护领域人才培养和我国化石保护管理工作中发挥有益的作用。但限于作者水平与经验,本书可能存在许多不足或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孙革   古生物学家,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院长,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员会顾问,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美国植物学会通讯会员,德国森肯堡自然科学协会通讯会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史博物馆)名誉教授,《世界地质》(Global Geology)主编。196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1989年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自然史部)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地质古生物学、自然史博物馆学及化石保护研究及教学工作,已培养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包括3名化石保护方向研究生);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丽霞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化石保护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国土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化石保护管理及政策法规研究,参与起草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重要法规文件;首次编著出版了《中国化石保护》专著、主编《化石保护与研究》、并组织出版了多部化石保护科普丛书;是《化石保护宣言》的执笔人和倡议者以及建立化石保护乡村模式——认领化石村的发起人、一带一路化石保护战略研究负责人、丝绸之路化石论坛策展人、化石丝绸之路科学考察团团长;组织策划“上海世愽会——中国化石精品展”荣获上海世慱会先进个人(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为中国化石保护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孙跃武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秘书长。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古生物专业,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在吉林大学地球物理与勘探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专长于中生代植物、地层及孢粉学研究。曾主编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古生物学导论》1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1995、1998年分别获教育部及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已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3部。


      张立军   教授级高工,博士,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研究部主任,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第一、二届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于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在吉林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主持和合作主持完成辽宁地层古生物调查和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编写了《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指南》,合作完成“辽宁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研究”及“辽宁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分析及策略的实现”等项目,曾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等,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4部。 

目录:


前言  1

第 1 章   化石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3

      1.1   基本概念 3

         1.1.1   学科属性   3

         1.1.2   相关概念   4

      1.2   主要研究内容   5

         1.2.1   理论研究   5

         1.2.2   应用研究   6

      1.3   化石保护学研究的意义   6

         1.3.1   人类对自然遗产保护的责任    6

         1.3.2   研究意义   7

第 2 章   化石   11

      2.1   一般常识 11

      2.2   主要分类 12

         2.2.1   原生动物化石   14

         2.2.2   古无脊椎动物   16

         2.2.3   古脊椎动物   29

         2.2.4   菌藻类化石   48

         2.2.5   古植物   50

      2.3   化石命名 62

      2.4   化石的研究意义   63

         2.4.1   理论意义   63

         2.4.2   应用意义   64

第 3 章   化石保护方法   66

      3.1   化石的保存类型   66

         3.1.1   化石的保存类型 66

         3.1.2   化石埋藏学   67

      3.2   中国化石的主要分布 67

         3.2.1   按时代分期的主要分布   67

         3.2.2   按特色化石门类的主要分布   68

         3.2.3   按国家重点保护化石集中产地展示的主要分布 68

      3.3   化石保护技术   70

         3.3.1   野外大型化石的采掘与修复方法   70

         3.3.2   化石修复与保存 71

      3.4   化石保护分类   74

         3.4.1   重点保护化石   74

         3.4.2   一般保护化石   76

         3.4.3   优先关注的化石类群   76

      3.5   重点化石集中产地及地层剖面保护   79

         3.5.1   重点化石集中产地保护   79

         3.5.2   重要生物地层剖面保护   79

第 4 章   我国化石保护进展 83

      4.1   我国化石保护工作进展   83

      4.2   化石保护与科学普及的关系   86

      4.3   博物馆及地质公园在化石保护中的作用 88

第 5 章   化石保护的法律依据 92

      5.1   国内外化石保护法律法规   92

         5.1.1   中国的化石保护法律法规 92

         5.1.2   国外化石保护法律法规   94

      5.2   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99

         5.2.1   我国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法理学基础 99

         5.2.2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101

      5.3   相关化石保护政策贯彻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02

         5.3.1   界定化石个人收藏与上交国家的关系 102

         5.3.2   制止化石征集与交换中的违法行为   103

         5.3.3   扶持相关部门的化石保护工作   103

第 6 章   中国化石保护展望 105

      6.1   中国化石保护工作新局面   105

      6.2   进一步做好化石保护工作   106

         6.2.1   加强管理   106

         6.2.2   培养人才   107

         6.2.3   合理利用   107

      6.3   中国化石保护展望 109

英文摘要Summary 111

Preface 111

      1   Basic Concepts of Fossil Protection 112

         1.1   Basic Concepts   112

         1.2   Main Research Contents   112

         1.3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on Fossil Protection   112

      2   Fossils   112

         2.1   General Knowledge 113

         2.2   Main Taxonomy   113

         2.3   Nomenclature of Fossils   124

         2.4   Significance of Study of Fossils 124

      3   Methods for Fossil Protection   124

         3.1   Preservative Types of Fossils   124

         3.2   Distributions of Fossils in China 124

         3.3   Techniques for Fossil Protection 125

         3.4   Fossil Protection Classification 125

         3.5   Protection on Areas Concentrated with Specially Protected Fossils and 

                Stratigraphic Sections   126

      4   Progress in China on Fossil Protection   126

         4.1   Progress of Fossil Protections in China   126

         4.2   Relations of Fossil Protection wi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127

         4.3   Role of Museums and Geoparks in Fossil Protection   127

      5   Legal Basis for Fossil Protection   127

         5.1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ssil Prot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127

         5.2   Enac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ssil Protection   128

         5.3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n Fossil Protection   129

      6   Prospects for Fossil Protection in China   129

         6.1   New Status on Fossil Protection in China   129

         6.2   Work Improvement 130

         6.3   Prospects for Fossil Protection in China 130

主要参考文献   131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35

附录2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141

附录3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