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与学科价值解读

  • ISBN:978-7-5428-7139-8/G·4169
  • 著译者:余安敏 主编
  •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 定价¥3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程的发展,始终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创新变革、学生培养需求的发展、学科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科教师不断面临的新挑战紧密相连。信息科技学科,包括中小学学科课程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在遵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的要求,以及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面向未来的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总要求,开展信息科技学科发展与学科价值导向的分析研究,同样也要据此把握研究方向。

      进行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体系的发展分析和学科价值把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脉络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对照课程标准,对社会发展要求、学科发展过程与需要、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对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学科教学环境建设保障等作出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判断,为学科教学健康发展和学科价值的把握提供依据,这对一门学科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努力发现和把握学科体系本身的内在规律、学科在历史过程和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发展规律,以及需要关注的学科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信息科技学科在中小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的创造性劳动和学科拓展探究的多样化呈现,使得这一学科在探索和满足学生基础学习要求和多样化学习选择需求方面,在许多学校的特色发展方面,均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这些基础的学科教学与多样化的呈现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在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体现或追求学科价值方面,值得大家从历史的纵向与国内外的横向两个方向进行反思和探究。

      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梳理学科发展历史与各个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基本要求与目标追求,把握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把握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学科的价值所在,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期更好地在学科建设和学科教学中履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我们要继续提高教师对学科目标要求、学科内容体系、学科评价过程的认识,继续提高教师在未来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的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自觉地建构更加适切、完善的学科课程与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努力使学科价值能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真正地体现出来。

      本书由上海市信息科技名师基地师生共同撰写,是一本对一线学科教师具有参考价值的图书。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时代、我国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和课程价值,以及我国沪、港、台三地高中信息科技学科和英、美、日、韩、新加坡等国的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发展,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所在,以及信息科技学科发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科课程价值的追求。

      第二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信息科技的工具价值、信息科技的文化内涵,以及新形势下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及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条分缕析地描述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意识。课程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公民、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明确要求。

      第三章分类给出了体现学科价值且已实施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中有体现基于工具性质价值的《去哪儿找网络——组建简单局域网》《地图导航软件引发的思考》等教学设计;有凸显信息文化、培养媒介素养和文化表达能力的《“@”电子邮件》《设计故事和优化数码照片》等教学设计;有展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开展媒体设计的《用计算机设计扇面》《创意表达,彰显主题——“我的故事”演示文稿制作》等教学设计;有体现信息素养、提高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Excel图表进阶》《打响信息安全保卫战》等教学设计;有围绕计算思维训练、了解人工智能基本算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的《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打擂台思想找最值》《初识人工智能——从“形色识花”谈起》等教学设计。这些教学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在落实学科价值过程中,如何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开展做起,使教师能对教学实践有一个价值认识,在看似平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不平凡的教学价值,实现教学专业落实对教育功能的提升。

      为了让读者全景式地了解学科价值研究的方方面面,第四章专门介绍了从国内外关于学科素养的不同视角、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多种途径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各种研究与论述,向读者展示了学科的价值所在。关于信息科技学科素养的论述有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数据素养、计算思维等。关于信息科技教学的论述介绍了信息科技教育理论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包括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模式、单元设计理论和相应的实施模式以及项目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介绍了信息科技教学环境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等;还介绍了信息科技教学设计和实施,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一些教学实践案例的索引,以便读者在网上检索和查阅;另外,还介绍了信息科技教学评价与反思,包括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作用,并论述了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维度和反思的作用。关于学生发展的论述,则介绍了信息科技学科的设立与学生打好基础、主动发展的关系,信息科技学科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关系;介绍了信息科技学科与学生学习内容开发、丰富学习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体验方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等;还介绍了信息科技学科的常用学习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各种信息科技学科的有效学习方式。

      本书各章节的内容都将引发教师在学科建设、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科价值的分析判断,编者希望读者通过这样的分析判断,在实际学科建设和学科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学科价值,尤其是学科育人价值。

本      书四章既可以联系在一起通篇阅读参考,也可以按章节分别阅读参考。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到的国家相关文件和重要历史文献一起阅读,以便有更好的印证和认识效果。本书编者都是在学科建设、教材编制、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学科评价和学生培养中有丰富经验和有深入思考的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认识思考以及实践经验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裨益。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非常迅猛,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要求文件不断出台,一些分析认识和资源的获得难免有局限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开展各类教学教研和科研活动中能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第一章   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与课程价值概述 1

      第一节   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 1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和课程价值 5

      第三节   我国沪、港、台三地高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比较 11

      第四节   英、美、日、韩、新加坡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 19


第二章   学科价值的通识解读 35

      第一节   信息科技的工具价值 35

      第二节   信息科技的文化内涵 50

      第三节   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 55


第三章   体现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 62

      第一节   基于工具性质的教学设计 62

      第二节   凸显信息文化的教学设计 68

      第三节   开展媒体设计的教学设计 72

      第四节   体现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 77

      第五节   围绕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 82


第四章   研究学科价值的文献选编 89

      第一节   关于信息科技学科素养的论述 89

      第二节   关于信息科技教学的论述 108

      第三节   关于学生发展的论述 117


参考文献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