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课程领导:学校持续发展的引擎——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十年行动

  • ISBN:978-7-5428-5203-8/G.2929
  • 著译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 出版时间:2019-01
  • 定价¥36.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序: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育旅程”,

      这是一次发动基层学校开展的大规模的实践研究,

      这是一场凝聚上海全市之力,深化课改的攻坚战役。

      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在这之前,一切悄悄萌动,

      在这之后,一切已慢慢蜕变。

      课程领导力是与课程并肩而行的“伴侣”,也是与课改相向而行的“同伴”。课程领导力,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2009年,上海市教委基于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和校长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率先提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抓住“课程”的要素,以“项目”的形式,凝聚上海全市之力,打响课改攻坚战。

      2010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并正式启动第一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依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51所项目学校和1个整体试验区展开,围绕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四大方面,开展大规模行动研究。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探索,明晰了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框架,明确了“可视化”行动路径,建立了共同体运行机制,提炼了一批凸显实践价值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2015年4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引,在上海全面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启动第二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课程领导力项目再度出发,遴选产生58所项目学校和1个整体试验区。第二轮项目研究以“评价引领、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样、促进提升、关注特色”为指导思想,在行动研究中采用“指南引领(顶层设计)→工具测评(前测、后测)→行动研究(设计—实施—调整)→总结提炼(路径、机制)→推广辐射”的工作思路,突破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难点,探索基于证据的学校课程计划完善方案,启动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研究,推进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等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前瞻引领,在面上破解共性问题,在点上突出方略提炼,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领导力项目,以课程实践的方式,催生出教育现场的一线智慧。在项目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区县、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其中,它扎根于学校,发力于教师,落实于课堂。时至今日,“课程领导力”在上海基础教育界,已不是一般的“学术名词”,而是有着特定内涵和外延的“教育动词”。“课程领导力”,在今日上海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心里,已不是行政领导的“一纸指令”,而是有着文化自觉的“办学使命”。“课程领导力”,在今日上海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眼里,已不是高不可攀的‘学术围墙”,而是乐于在其间耕耘的“研究绿洲”。课程领导力,正在成为学校的“软实力”、校长的“真功夫”、教师的“好本领”。

      本书是总项目组与各项目学校实践智慧的结晶,它整合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四个学段成果,反映了十年来,尤其是第二轮项目以来的新认识、新做法与新作为。全书主体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是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基本认识,主要呈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载体与提升路径,并顺势引出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抓手,建立起与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关联;第二章指向学校课程计划编制与基于证据的完善;第三章指向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第四章指向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第五章指向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

      本书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在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的全程指导下,各学段综合教研员智慧共享,各项目校实践联动,此书稿得以最终成型。本书导论部分由金京泽执笔,第一章由金京泽、陈群波执笔,第二章由贺蓉执笔,第三章由张玉华执笔,第四章由金京泽执笔,第五章由陈群波执笔。在书稿撰写和修订过程中,各学段项目学校积极贡献了实践案例和智慧,得到了庞大的项目指导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向方方面面为本成果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行动是一场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教育远征”。上海一流的教育,必须由一流的课程和课程领导力来匹配。只有循着时代发展的轨迹,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才能具备生命力和持续力。高瞻远瞩对待课程领导力提升,这样的定位才有课程的地位和作为。

      这也是一座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教育建筑”。上海一流教育的大厦,必须由课程和课程领导力的地基来支撑,因此行动研究一定要接地气,能面对挑战,破解新问题。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成为脚踏实地的方略,而“课程领导力”的四个“力”:“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则成为真干、实干的方向标。脚踏实地践行课程领导力,这样的落位才有课程的分量和成效。

      面对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这份“试卷”,让我们教育人齐心协力,以头脑与汗水交出一份让现在和未来满意的“答卷”。


导论   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回顾与总结 / 1
       一、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一轮)回顾与总结 / 3
       二、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二轮)启动和推进 / 10

第一章   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基本认识 / 17
   第一节   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 19
       一、为什么要强化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 / 19
       二、什么是学校课程领导力 / 20
       三、“谁”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主体 / 22
   第二节   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载体 / 25
       一、学校价值观 / 25
       二、学校课程制度 / 27
       三、学校课程习俗 / 30
   第三节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路径 / 33
       一、 项目引领,以课程制度建设为抓手 / 33
       二、 机制创新,优化学校课程领导方式 / 36

第二章   学校课程计划编制与基于证据的完善 / 41
   第一节   编制与完善学校课程计划的价值与意义 / 43
       一、深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 43
       二、提升学校课程的结构性质量 / 43
       三、增强学校课程主体的课程意识 / 43
       四、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 44
   第二节   学校课程计划的要素及评价 / 45
       一、 学校课程计划的内涵与基本构成 / 45
       二、 学校课程计划品质的评价实施 / 47
   第三节   基于证据持续完善学校课程计划 / 53
       一、什么是完善学校课程计划的证据 / 53
       二、证据在课程计划完善中的积极作用 / 54
       三、完善学校课程计划的证据类型 / 55
       四、基于证据的学校课程计划完善策略 / 59
   第四节   学校基于证据完善课程计划的实践案例 / 61
       案例一“田园魂”是如何炼成的——课程理念与目标的设计和优化 / 61
       案例二为了每个孩子的想学、会学与乐学——课程目标与结构的优化 / 64
       案例三基于数据分析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的改进 / 69
       案例四当数据与教师相遇——幼儿园运动课程实施的优化 / 73
       案例五绿色指标引领,完善学业过程性评价,提升课程评价力 / 78

第三章   学校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  / 83
   第一节   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85
       一、学校课程发展的需要 / 85
       二、学生素养提升的需求 / 85
   第二节   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的含义、要素与特征 / 87
       一、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的含义 / 87
       二、关键领域课程体系的要素 / 90
       三、关键领域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 94
   第三节   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 96
       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确立关键领域 / 96
       二、分配与分解并重,进行目标构建 / 97
       三、要素与目标相一致,研制体系纲要 / 98
       四、分享与审视同步,开展课程审议 / 99
       五、开发与开放相促进,循证持续优化 / 100
   第四节   学校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案例 / 102
       案例一“链通知行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 102
       案例二基于“兴趣化”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 108
       案例三基于戏剧教育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 / 117
       案例四小社会·大世界——“蓬莱小镇”课程体系建设 / 127

第四章   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 133
   第一节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135
       一、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5
       二、学科单元教学设计内涵 / 137
       三、《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研制 / 141
   第二节   学校层面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 / 143
       一、学校如何有效应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 143
       二、学校如何整体推进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 144
       三、学校如何以通用工具统筹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 148
       四、学校如何指引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 152
   第三节   教研备课组层面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 / 156
       一、教研组如何有效应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 156
       二、如何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 158
       三、怎样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反映核心素养 / 162
       四、能否把单课时教学设计转为单元教学设计 / 165
   第四节   教师个体层面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 / 170
       一、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 170
       二、如何把单元目标分解为单课时目标 / 171
       三、如何把单元学习活动具化成单课时学习活动 / 174
       四、怎样提高单元目标、评价与单课时评价的一致性 / 178

第五章   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 / 183
   第一节   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 187
       一、课程思想力 / 187
       二、课程设计力 / 189
       三、课程执行力 / 190
       四、课程评价力 / 192
   第二节   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的方法与过程/ 195
       一、课程领导力测评方式 / 195
       二、课程领导力测评工具 / 196
       三、课程领导力测评流程 / 202
   第三节   基于评价的实践改进案例 / 204
       案例一基于课程领导力测评的德育课程开发 / 204
       案例二基于课程领导力自评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208
       案例三基于课程领导力测评结果的教研制度改进 / 215
   后记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