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育旅程”,
这是一次发动基层学校开展的大规模的实践研究,
这是一场凝聚上海全市之力,深化课改的攻坚战役。
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在这之前,一切悄悄萌动,
在这之后,一切已慢慢蜕变。
课程领导力是与课程并肩而行的“伴侣”,也是与课改相向而行的“同伴”。课程领导力,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2009年,上海市教委基于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和校长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率先提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抓住“课程”的要素,以“项目”的形式,凝聚上海全市之力,打响课改攻坚战。
2010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并正式启动第一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依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51所项目学校和1个整体试验区展开,围绕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四大方面,开展大规模行动研究。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探索,明晰了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框架,明确了“可视化”行动路径,建立了共同体运行机制,提炼了一批凸显实践价值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2015年4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引,在上海全面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启动第二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课程领导力项目再度出发,遴选产生58所项目学校和1个整体试验区。第二轮项目研究以“评价引领、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样、促进提升、关注特色”为指导思想,在行动研究中采用“指南引领(顶层设计)→工具测评(前测、后测)→行动研究(设计—实施—调整)→总结提炼(路径、机制)→推广辐射”的工作思路,突破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难点,探索基于证据的学校课程计划完善方案,启动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研究,推进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等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前瞻引领,在面上破解共性问题,在点上突出方略提炼,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领导力项目,以课程实践的方式,催生出教育现场的一线智慧。在项目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区县、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其中,它扎根于学校,发力于教师,落实于课堂。时至今日,“课程领导力”在上海基础教育界,已不是一般的“学术名词”,而是有着特定内涵和外延的“教育动词”。“课程领导力”,在今日上海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心里,已不是行政领导的“一纸指令”,而是有着文化自觉的“办学使命”。“课程领导力”,在今日上海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眼里,已不是高不可攀的‘学术围墙”,而是乐于在其间耕耘的“研究绿洲”。课程领导力,正在成为学校的“软实力”、校长的“真功夫”、教师的“好本领”。
本书是总项目组与各项目学校实践智慧的结晶,它整合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四个学段成果,反映了十年来,尤其是第二轮项目以来的新认识、新做法与新作为。全书主体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是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基本认识,主要呈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载体与提升路径,并顺势引出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抓手,建立起与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关联;第二章指向学校课程计划编制与基于证据的完善;第三章指向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第四章指向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第五章指向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
本书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在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的全程指导下,各学段综合教研员智慧共享,各项目校实践联动,此书稿得以最终成型。本书导论部分由金京泽执笔,第一章由金京泽、陈群波执笔,第二章由贺蓉执笔,第三章由张玉华执笔,第四章由金京泽执笔,第五章由陈群波执笔。在书稿撰写和修订过程中,各学段项目学校积极贡献了实践案例和智慧,得到了庞大的项目指导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向方方面面为本成果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行动是一场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教育远征”。上海一流的教育,必须由一流的课程和课程领导力来匹配。只有循着时代发展的轨迹,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才能具备生命力和持续力。高瞻远瞩对待课程领导力提升,这样的定位才有课程的地位和作为。
这也是一座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教育建筑”。上海一流教育的大厦,必须由课程和课程领导力的地基来支撑,因此行动研究一定要接地气,能面对挑战,破解新问题。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成为脚踏实地的方略,而“课程领导力”的四个“力”:“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则成为真干、实干的方向标。脚踏实地践行课程领导力,这样的落位才有课程的分量和成效。
面对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这份“试卷”,让我们教育人齐心协力,以头脑与汗水交出一份让现在和未来满意的“答卷”。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