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初中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 ISBN:978-7-5428-7080-3/O·584
  • 著译者:黄和悦
  • 出版时间:2019-08
  • 定价¥49.8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序言:

      一个老师就是一门“课程”.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教学行为的重要起点.教师基于自身知识体系、经验背景等对初中数学十大核心词的解读,可以促进其与本学科的深度联结.在开放性、个性化的数学十大核心词解读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规律以及社会期待,把课程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生动化.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指向性与有效性.
      黄和悦老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0多年,从乡村到城区重点中学,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例,在当地乃至福建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现在,他在当地教研部门潜心研究数学教学,把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包括对初中数学十大核心词的理解与解读,形成这部著作.他的解读不是空洞的理论分析,而是以课例为载体,深入浅出,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观点鲜明,有独到的见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作者以初中数学这十大核心词为框架,分别从核心词的课标解读、策略分析、课例尝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例如,“数感”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将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了解数的概念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信息,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他认为,可以在“趣”中让学生深深地爱上数学,通过旋转魔方转出立体感,以“疑”激趣;可以在“做”中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数学学习,比如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本;可以在“议”中让学生迅速地提升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在课例部分,用类比认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轴》;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这些充满实践操作意义的观点,不仅对一线教师有借鉴意义,对理论教育工作者也具有参考价值.
      全书共有10章.第一章聚焦数感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第二章建构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第三章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相互转换,利用直观想象进行思考.第四章构建几何直观思维,描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五章关注推理能力,规避“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第六章解决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据分析观念.第七章探讨运算能力的培养.八、九、十这三章内容分别围绕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展开.相信这本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著作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初中数学的十大核心词,为初中数学的课堂实施铺垫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借为本书作序之机,我特别希望广大数学老师,都能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尝试,勤思考,肯钻研,乐动笔;都能带着研究的目的去教学,带着育人的情怀去教学;都能改变数学老师“刻板”“枯燥”“无聊”的教学标签,做一个生动、可爱、智慧的老师.如果说一个老师就是一门“课程”,那么,请试着让自己这门“课程”表现出更具科学性、生活性、育人性、趣味性、活泼性.     

第一章    数感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1
第一节    数感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1
第二节    数感素养的教学解读  1
                    培养学生数感之我见  1
第三节    数感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7
                    1.3.1  类比认知,渗透思想——《数轴》教学设计  7
                    1.3.2  体验简练,培养数感——《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14

第二章    符号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20
第一节    符号意识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20
第二节    符号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  20
                    注重探究本质,发展思维能力  20
第三节    符号意识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24
                    2.3.1  化繁为简,殊途同归——《整式的加减(2)》教学设计  24
                    2.3.2  从具体到特殊,发展符号意识——《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28
                    2.3.3  结构不变性,字母可变性——《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1)》
                            教学设计  34

第三章    空间观念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39
第一节    空间观念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39
第二节    空间观念素养的教学解读  39
                    3.2.1  开展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建议  39
                    3.2.2  整体定位,分段把握  42
                    3.2.3  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体现在哪里  49
第三节    空间观念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54
                    发挥想象能力,点燃学生思维——《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
                    教学设计  54

第四章    几何直观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59
第一节    几何直观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59
第二节    几何直观素养的教学解读  59
                     4.2.1  几何教学中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要素思考  59
                     4.2.2  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开展动手操作的思考  67
                     4.2.3  真探究,重思维,促理解  72
第三节    几何直观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75
                     4.3.1  有效数学活动,培养几何直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
                    教学设计  75
                     4.3.2  直观感受,理性思维——《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教学设计  79
                     4.3.3  式与形对应,数与形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教学设计  85

第五章    数据分析观念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89
第一节    数据分析观念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89
第二节    数据分析观念素养的教学解读  90
                    5.2.1  对初中统计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90
                    5.2.2  初中生统计观念发展的教学着力点  98
第三节    数据分析观念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102
                    5.3.1  准确定位,关注理解——《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102
                    5.3.2  激发内在需要,引导思考角度——《平均数(1)》教学设计  106
                    5.3.3  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反思习惯——《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
                    教学设计  110

第六章    运算能力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113
第一节    运算能力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113
第二节    运算能力素养的教学解读  113
                    对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113 
第三节    运算能力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117
                    6.3.1〓体会数学简洁,积极探索创新——《有理数的加法(2)》
                   教学设计  117
                    6.3.2  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设计  122
                    6.3.3  学会观察分析,提高运算能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设计  127
                    6.3.4  注重细节,互动生成——《提公因式法(1)》教学设计  131
                    6.3.5  借助已有知识,准确掌握结构——《分解因式——平方差公式》
                   教学设计  133 

第七章    推理能力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141
第一节    推理能力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141
第二节    推理能力素养的教学解读  141
                    7.2.1  重过程,重思维,回归本质  141
                    7.2.2  注重活动引领,凸显数学本质  151
第三节    推理能力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156
                    7.3.1  大胆质疑,小心验证——《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156
                    7.3.2 “引”与“探”融为整体,获得问题解决策略——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设计  159
                    7.3.3  观察猜想,探究总结——《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65
                    7.3.4  体验活动过程,揭示数学本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170
                    7.3.5  创造使用教材,激发学生思维——《确定圆的条件》教学设计  174
                    7.3.6  理清知识结构,解决综合问题——《特殊四边形性质综合应用》
                   教学设计  178 

第八章    数学模型思想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182
第一节    数学模型思想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182
第二节    数学模型思想素养的教学解读  183
                    8.2.1  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  183
                    8.2.2  抽丝剥茧巧退化,循序渐进解综合  188 
第三节    数学模型思想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193
                    8.3.1  了解模型,分离模型,运用模型——《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
                   教学设计  193
                    8.3.2  变式训练,寻找共性——《三角形等面积法的应用探究》
                   教学设计  196
                   8.3.3  一题多变,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201
                   8.3.4  因“点”而精彩,体会分类思想——《分类讨论(几何部分1)》
                   教学设计  203
                   8.3.5  挖掘图形本质,寻求合理解法——《一道中考数学题分析与应用》
                  教学设计  205 

第九章    应用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210
第一节    应用意识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210
第二节    应用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  210
                     9.2.1  数学阅读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210
                     9.2.2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理解数学  212
                     9.2.3  学为中心,互动生成,凸显思考  216
                     9.2.4  一份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改进侧记  220
                     9.2.5  认知情感协调发展,挖掘学习内在机制  224
                     9.2.6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思考  228 
第三节    应用意识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231
                     9.3.1〓找准关系,解决问题——《“希望工程”义演》
                    教学设计  231
                     9.3.2  体会方程模型,渗透应用意识——《谁的包裹多》教学设计  234
                     9.3.3  数学来源生活,深入理解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教学设计  238
                     9.3.4  学会类比学习,发展应用能力——《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242
                     9.3.5  综合应用知识,形成整体认识——《猜想、证明与拓广》 教学设计  245 

第十章    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与实践  252
第一节    创新意识素养的内涵与课标解读  252
第二节    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解读  252
                    10.2.1  让学优生亦学有所获  252
                    10.2.2  从初中视角谈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260
                    10.2.3  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设计的思考  263
                    10.2.4  初中数学单元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65
                    10.2.5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中课堂七阶段教学法探索  267
                    10.2.6  矫正学生退缩性行为的教学策略  271
                    10.2.7  把握数学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274
                    10.2.8 “学为中心”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279
                    10.2.9 “善用教材”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85
                    10.2.10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影响的研究  292
                    10.2.11  初中数学练习有效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298 
第三节    创新意识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  307
                    10.3.1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307
                    10.3.2  技术融合教学,学生合理选择——《哪种方式更合算(第1课时)》 教学设计  310 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