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

  • ISBN:978-7-5428-6868-8/G.3961
  • 著译者:吴增强
  • 出版时间:2018-12
  • 定价¥7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前言: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9年7月我调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即开始了学校心理辅导的研究,至今已有近30年。其间,我经历了学校心理辅导从无到有,从悄然无声地进入校园,到如今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个助人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确惊人。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4年11月2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14年修订)。2016年12月30日,国家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两个基本目标: 一是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二是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但是学校心理辅导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进展并不乐观,理论研究滞后于教育实践。自1998年主编第一本学校心理辅导图书(《现代学校心理辅导》)起到目前,我主编、撰写了3本学校心理辅导概论性质的图书,意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学科建设做些工作。在2012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的序言中我曾写道:“在《现代学校心理辅导》(1998年)里想要回答的是: 心理辅导在我国中小学如何做?提出了起步阶段的基本构想: 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具体实施有四大主题、四条基本途径、四项支持保障。在《学校心理辅导通论: 原理·方法·实务》(2004年)里想要回答的是: 如何处理好普及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本书想要回答的是: 如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本书是我主编的第四部学校心理辅导专著,书名为《发展性心理辅导: 理论与实务》,旨在借助自己近30年的研究实践,将学校心理辅导从学科的角度本土化、体系化,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学校心理辅导定位于发展性取向是学界的共识,但对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鲜有系统性的论述。尽管我1998年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模式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近20年的学校实践使我感到原有模式的局限性,特别是2011年9月我有幸受到哈佛大学医学院资深教授梅伦·贝尔弗博士的邀请,到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和波士顿儿童医院访学,期间对波士顿的学校心理服务体系进行了考察,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辅导要关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尽管他们的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的群体和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辅导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2011年马萨诸塞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题是: 创设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规划》强调: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成为在促进、预防和干预三个水平上提供关怀和指导的支持性环境。发展性心理辅导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也要兼顾高危学生的预防和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学生的转介服务,后者在我近10多年与医学界进行的“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合作中深有体会。

       2016年我担任了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吴增强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就是发展性心理辅导。我和12名优秀的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完成了本书的框架设计和撰写工作,所以本书是我们工作室集体的智慧结晶。

       本书共16章,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编,共2章。

       第一章,发展——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石。本章讨论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进行论述。以往从咨询流派、方法技术角度论述为多,本章则从人的发展角度展开论述,体现心理辅导以人为本的精神,更加符合这门助人学科的本质。

       第二章,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本章论述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践模式,在讨论了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践模式,其中包括目标系统、内容系统、途径方法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本书尔后章节的内容主要围绕这四个系统展开。

       第二部分为辅导专题编,共6章。

       第三章,自我的发展与辅导。本章强调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是人格的核心部分。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探索“我是谁?”,这是其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最佳期,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章在百年来心理学大师对自我观的探索的基础上,论述了儿童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侧重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并从建立自我同一性,提升自我效能,克服自卑、自负和过度依赖等方面提出辅导建议。

       第四章,情绪调节与辅导。本章在对情绪调节与辅导领域新近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情绪调节的模型、情绪风格的调整、积极情绪的培养和消极情绪的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情绪调节的若干训练方法,对抑郁情绪辅导、社交焦虑辅导,从理论解读、操作训练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解读。

       第五章,青春期辅导。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随着性发育带来的性心理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人格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本章讨论了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关心的重要议题: 身体发育、性别角色认同、青春期情感和青春期叛逆心理等,明确了青春期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体像烦恼、性别错误、情感困惑、亲子冲突及青春期自我保护的案例,提出辅导建议。

       第六章,学习心理辅导。21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儿童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然而,当下的现实使得激发青少年学习的热情变得极具挑战性。本章主要讨论:如何激发学习动机与潜能,克服学习困难,营造温馨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如何运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七章,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辅导立足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人生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激发内驱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本章从生涯发展与辅导的教育现状、理论基础、内容设计、实施路径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八章,青少年心理危机辅导。青少年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近10年来学校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危险性因素不断增加,青少年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突发的危机事件可能危及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所以危机预防与干预既是学校心理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本章在危机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侧重对丧失与哀伤辅导,青少年自伤、自杀预防与干预进行论述,并且结合案例,提出实践操作的建议。

       第三部分为途径方法编,共4章。

       第九章,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一种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一种体验式课程。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它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且逐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本章主要讨论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课程评价。

       第十章,个别辅导。学生心理问题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个体学生的个性化具体问题开展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本章讨论个别辅导的对象目标、个别辅导的专业设置和伦理规范、个别辅导的基本技术和实施过程,以及个案督导。

       第十一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辅导形式和技术,在学校里它不仅可以用于发展性团体,也可以用于干预性团体;不仅可以用于学生辅导,也可以用于教师和家长的辅导。从团体辅导的内容看,不少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专题辅导、教师成长工作坊、家庭亲子辅导活动等等,这些学校的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本章主要讨论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团体辅导的阶段、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以及团体辅导中的媒材与使用。

       第十二章,校园心理活动。校园心理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心理社团、心理月与心理周、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广播、心理板报或刊物、心理微视频拍摄与展映、心理电影放映、户外拓展),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章主要论述校园心理活动的概念与特点、形式与内容,并就校园心理活动月、心理社团和校园心理情景剧做了比较具体详细的讨论。

       第四部分为支持保障编,共4章。

       第十三章,亲职辅导。近年来由家庭教养不当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亲职辅导日益受到重视。本章论述了亲职辅导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理论依据,分析了亲职辅导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提供了国外的成熟经验。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要积极组织力所能及的亲职辅导活动,通过亲职辅导提供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改善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协助家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且促进家长自身心理成长。

       第十四章,学校心理服务转介。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转介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涉及的学生不多,但是影响很大。学校心理服务转介目前还存在着诸如转介意识薄弱,转介时机把握不当,转介方式与技巧欠缺,转介流程生疏,专业资源非常有限等问题。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转介机制,充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医院乃至社会的力量,共同协作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构建保密、及时、快捷、有效的学生心理辅导转介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本章主要讨论转介的概念、渠道和流程,常见学生心理障碍识别和转介的实施。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教师心理健康促进不仅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章主要讨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常见心理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并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讨论教师的生涯发展。

       第十六章,辅导伦理与专业发展。随着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辅导伦理的问题日益突出,辅导伦理是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自身的人格水平、角色理解、伦理修养和成长意识,在微观层面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观层面会影响一所学校的心理服务质量,在宏观层面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本章主要讨论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意义,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操作实施与常见问题,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由吴增强撰写。

       第四章由朱仲敏、宋美霞撰写。

       第五章由杭艺、陈瑾瑜撰写。

       第六章由宋美霞、朱仲敏、张珏撰写。

       第七章由曹凤莲、朱珠、罗吾民、朱仲敏撰写。

       第八章由沈闻佳、吴俊琳撰写。

       第九章由马晓燕、蔡素文、吴俊琳撰写。

       第十章由朱珠、沈闻佳、罗吾民撰写。

       第十一章由陈瑾瑜、马晓燕撰写。

       第十二章由马晓燕、杭艺、蔡素文撰写。

       第十三章由蔡素文、张珏撰写。

       第十四章由吴俊琳、邹歆撰写。

       第十五章由张珏、曹凤莲、邹歆撰写。

       第十六章由罗吾民、吴俊琳撰写。

       全书由吴增强统稿、定稿。

       本书得以完成,我首先要感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对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大力扶持。感谢我们工作室各位老师,没有大家近3年的努力,难以完成此书。感谢为本书提供精彩案例和课例的各位心理辅导老师。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凌玲副总编辑对本书出版的支持。感谢编辑张蕊,她的修改建议和细心编辑,提高了本书的出版质量、水平和可读性。另外,2016年我主编了“学校心理辅导实务”丛书,具体包括: 《怎样上好心理课》《怎样做好个别辅导》《怎样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怎样运作学校心理辅导室》,也是由张蕊策划,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书可以视为那套丛书的导论。

       虽然这是我第四次主编学校心理辅导专题的书,但还是觉得有许多不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学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为广大学校科学、规范、健康、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曾主持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的多项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务院、教育部、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其著作众多,近著有《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学习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辅导》等系列图书。


导论编
    第一章  发展——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石...002
       第一节  发展性心理辅导概述...002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004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学基础...009
       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学基础...020
    第二章  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026
       第一节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026
       第二节国内若干模式介绍...031
       第三节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架构...034

辅导专题编
    第三章  自我的发展与辅导...046
       第一节  自我观的发展概述...046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自我的发展...052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自我发展辅导...058
    第四章  情绪调节与辅导...072
       第一节  情绪调节与辅导概述...072
       第二节  情绪调节与辅导的方法...077
       第三节  抑郁情绪辅导...092
       第四节  焦虑情绪辅导...096
    第五章  青春期辅导...104
       第一节  青春期辅导概述...104
       第二节  解析青春期心理问题...109
       第三节  青春期辅导目标与途径...115
       第四节  常见青春期问题辅导...117
    第六章  学习心理辅导...129
       第一节  学习心理辅导概述...129
       第二节  学习动机激发...132
       第三节  课堂心理环境优化...139
       第四节脑科学与学习...146
    第七章  生涯发展与辅导...152
       第一节  生涯发展与辅导概述...152
       第二节  生涯辅导内容设计...164
       第三节  生涯辅导实施路径...169
    第八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辅导...182
       第一节  心理危机概述...182
       第二节  丧失与哀伤辅导...191
       第三节  青少年自伤、自杀预防与干预...196

途径方法编
    第九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210
       第一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概述...210
       第二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内容设计...215
       第三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219
       第四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价...226
    第十章  个别辅导...231
       第一节  个别辅导概述...231
       第二节  个别辅导专业设置...235
       第三节  个别辅导方法与技术...238
       第四节  个别辅导实施过程...245
       第五节  个案督导...257
    第十一章  团体辅导...264
       第一节  团体辅导概述...264
       第二节  团体辅导阶段...270
       第三节  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85
       第四节  团体辅导中媒材与使用...292
    第十二章  校园心理活动...300
       第一节  校园心理活动概述...300
       第二节  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月...302
       第三节  心理社团活动概述...311
       第四节  校园心理情景剧...322

支持保障编
    第十三章  亲职辅导...338
       第一节  亲职辅导概述...338
       第二节  亲职辅导的目标与内容...343
       第三节  亲职辅导的实施途径...350
    第十四章  学校心理服务转介...356
       第一节  学校心理服务转介概述...356
       第二节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识别...362
       第三节  学校心理服务转介的实施...367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健康促进...375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375
       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策略...387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生涯发展...394
    第十六章  辅导伦理与专业发展...402
       第一节  学校心理辅导伦理...402
       第二节  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414
    参考文献...426

后记...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