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妙趣横生写法医

2020-04-13 11:14:34      2416


书评作者: 中国教育报     发布媒体: 中国教育报

        遗传学的科学风暴最初是50年前,由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掀起的,这两位后生小辈就是詹姆斯·沃森(《基因·女郎·伽莫夫》一书作者)和弗朗西斯·克里克。靠着自己的科学直觉,他们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4月25日,他们在权威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措辞谨慎的短文,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发现,引起举世瞩目。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并被认定为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沃森和克里克绝对是奇才:沃森15岁就读芝加哥大学,22岁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23岁时由于一场学术报告而疯狂迷恋上DNA,仅仅26岁就揭开了双螺旋结构之谜;克里克当年也只有37岁,此前是物理学出身,1947年改投生物学师门。遥想当年,两人正值意气风发,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凭借天才的头脑和无与伦比的科学直觉,提出DNA是双链互补结构,并且呈螺旋状延展。就连当时最伟大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在这场角逐中也败在他们手下,所以沃森也惊异于自己的成功,“不时真的拧自己一把,以证明我不是身处美梦之中”。

        DNA双螺旋的发现,吹响了遗传学大进军的号角。此后50年,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爆炸式”的,遗传信息的编码、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陆续揭秘,不久前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全序列测定也是它的延伸事件。所以正如沃森所言,“无论好歹,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双螺旋诞生之时就在场——按任何标准,它都是科学史上的重大时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一出大型戏剧惟一的演员。”1953年发现双螺旋前后,这些演员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在其后的遗传学淘金热潮中,这些人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传奇事件?沃森这个颇有争议的科学大家究竟是怎样的个性?《基因·女郎·伽莫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应该可以提供答案。这本书的英文版2001年才与读者见面。

        本书从1953年4月写起,中止于1956年9月,详详细细记录了这三年半中沃森从事科学研究和情感历程的点点滴滴,而且更加侧重于内心世界的剖析和告白。“故事开始的时候我25岁,还没有结婚,考虑女孩子(girls)多于基因(genes)。它堪称思想、爱情双城记。”

        书名是“两竖一横”的线索,两竖是“基因”和“女郎”,一横是“伽莫夫”。

        “基因”是沃森一生无法割舍的挚爱追求,从英伦的剑桥到新大陆的加州理工、伍兹霍尔、哈佛和冷泉港,沃森探求遗传学宝藏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不断以各种方式保持头脑的兴奋状态——登山、野营、远足、参加聚会等等,最终目标是让自己的大脑轻松运作!

        此书的重头戏是“女郎”。虽然此三年半间令沃森心动的女孩不下十位,有些还是“名花有主”,但他自始至终念念不忘的女神只有一位,那就是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长女克丽斯塔。自到剑桥,沃森就在暗暗寻找一个完美的女朋友,在哈佛邂逅克丽斯塔之后,梦萦魂牵,再难忘怀。堂堂一位科学名人,会不惜每天去门房的信架上搜寻17岁少女的来信,并且喜怒哀乐如风向标一般随克丽斯塔情绪和态度的起落而变化,甚至在克丽斯塔正式表示一刀两断之后还诚心诚意给女孩的父亲写信,表示“您可以想象,这对我是多么大的打击,不仅因为我爱她,而且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我们彼此合适。”沃森的感情是炽烈的,也许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才促使他珍藏了60封在1953年7月至1955年12月写给克丽斯塔的信件。书中有克丽斯塔的小像一帧,她果然容颜姣好。

        “伽莫夫”是书中的隐线,正如令DNA两条单链密合的氢键一般,他的出现使全书的种种事件契合在一起。伽莫夫是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不满于“铁幕”而携妻逃往西方,令斯大林一怒之下禁止苏联科学家参加任何国际科学会议。到了美国他依然我行我素,好好地做着物理学家,突然对遗传密码极感兴趣,花费大量精力成为一名兼职生物学家,而且还有模有样:与沃森一起牵头成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RNA领带俱乐部”,设计了领带的草图,并且从海军军需部拉来了赞助。伽莫夫最可爱也是最“可恨”之处是他的恶作剧,完全不分时间和场合,只要自己高兴就好。他甚至把玩笑开到了美国科学院头上,在投送一篇学术论文时,在作者名字中加上了“汤普金斯先生”(他科普著作中的虚构人物),在遭到退稿并警告之后,就换一个信封,寄到丹麦皇家科学院发表(他也是丹麦科学院院士),并把油印本寄给美国科学院的每一位生物学家……伽莫夫总是端着威士忌出现,也总是让旁边的人尽可能地多灌一些威士忌。他是一个大顽童,从原子跳到基因,又跳到空间旅行(他后来在天体物理学方面也有所建树),从不肯安分,他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令沃森“如今回首自己的人生,才明白乔(伽莫夫的呢称)的睿智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他的评价”。

        沃森曾在1968年出版了他经典的自传《双螺旋》,它述及了双螺旋的发现过程,而要了解发现双螺旋以后的故事,解读沃森的内心世界,还需要这一半是科学、一半是情思的《基因·女郎·伽莫夫》。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9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