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1:14:34 2338 次
书评作者: 沈善增 发布媒体: 新民晚报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格言小词典》里,《养生》篇的头一条格言是:所谓“养生之道”,其本质当为“平衡之道”。从生理到心理失去“平衡”的人便呈“病态”,一旦恢复“平衡”,就可大胆地向前迈进了!(张冰隅《人生犹如走钢丝》)这之后是管子、孔子、葛洪、欧阳修、培根等许多中外名人的养生格言。这个在格言词典养生领域里领衔的“张冰隅”是谁?这条格言怎么会落入词典编纂者的法眼,使之成为首选?
尽管有“我的朋友胡适之”的“佳话”,我还是要说,张冰隅是我的朋友,而且他成为养生专家,还有我的一点推力。
张冰隅先生是华东师大退休教授,本来专攻文艺学,著有《文学鉴赏学》、《形象与韵律》等,在专业领域里卓有声望。他业余研究“易学文化与养生之道”也曾花了几十年功夫,有很高的造诣,成了上海《东方讲坛》极受听众欢迎的“养生专家”。并且从散文小品集《养生札记》、《养生夜谈》开始,到系统理论著作《百岁进军》的问世,到现在刚出版的《养生大讲堂——张冰隅教授养生讲座荟萃》,已经连续出了五本热销的养生书。但对他来说,均属厚积而薄发。
东方哲学是生命哲学,中国古代的养生思想非常深邃、非常丰富,掌握了养生的学问,得养生之奥义,就可以找到并创造适合于现代人的养生术。张冰隅先生的最大特点是:既以学院派的建构学科规范的办法来深入地研究养生之道,而又能面对各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和听众浅出地宣讲养生文化。所以,他提出“所谓‘养生之道’,其本质当为‘平衡之道’”,立即被选为养生格言头条,词典的编纂者是有眼光的。这条格言正是张先生构建的养生学体系的基点。其哲理依据是“易学文化”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此基点上,把“养生保健”的过程分成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三个层面,主张“拾级而上而又可以抓中间带两头”!他认为:“不理解传统的‘中医学说’就走不出已有的养生误区,关键是对‘阴阳之道’的‘悟’;不学点古有的‘中庸之道’,就容易走进各种现代保健的行为误区。关键是如何掌握衣、食、住、行的‘度’!”并强调“养生保健的要诀并非‘运动’加‘进补’,而是要认定‘生命在于保持动态的平衡’!学会不断自我调适,可向百岁进军!”……这些,都是在其他养生类书中稀缺的,而对读者来说,其实是比学一些具体招数更加需要的“观念、方法、知识”。
细读《养生大讲堂》,觉得就是在养生学体系观照下的对现代人所关心的养生问题的分析,对古代养生术的提升,对当代保健科学知识的点评。因此,我想:从张教授的讲座中学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养生,或者说,不是我们习惯理解的养生。
养生,在《庄子·养生主》里其实就是生活的意思。明白了张冰隅先生宣讲的养生新论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许多好的变化,会整个地健康化,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