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读这套书就像去见老朋友

2020-04-13 11:14:34      2449


书评作者: 中国教育报     

        翻看着朋友推荐给我的这套《学子书苑系列》丛书,喜爱之余,又有点儿怅然。这几年,除了必需的工具书,我已经很少以无功利的闲适心情来读书了,偶尔看到一套好书,感觉就像是遇到一位久违的朋友,勾起我对往昔的许多美好回忆。

        《学子书苑系列》一共有9个分册:《读点哲学》、《读点科技》、《读点商务》、《读点历史》、《读点神话》、《读点文明史》……在这样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膨胀滋蔓的信息时代,面对我们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丛书的编者精心选取了这些我们渴望了解的学科领域,荟萃成了这一道诱人的知识自助餐。这套封面颜色各异的9册书摆在一起,缤纷亮丽又不乏雅致,再加上朴素的装帧和小巧的开本,让人忍不住要翻一翻。

        不知怎的,一边翻着这套书,一边没来由地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我至今还记得那深色的简陋的封面和略显粗糙的纸张,整套书有11册,我只买到了其中的7册,是在图书展销会上每本2角钱买来的,后来又从同学那里借到了其余的几册。在生活略显单调的少年时代,《十万个为什么》成了伙伴中最流行的读物。尽管对于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概念还很模糊,但《十万个为什么》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奇丽的科学世界。喜欢它,是因为它不像板着面孔的学究,而是一个活泼有趣的大朋友,它懂得很多,也懂得怎样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抓住孩童的心理。

        我格外怀念《十万个为什么》,怀念那种没有任何的功利,只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豁然开朗的读书的快乐。那以后,升学的重压、生活的琐屑和心境的日益浮躁,使我渐渐远离了这样的快乐。而面前这一套《学子书苑系列》依稀唤起了记忆深处的快乐。虽然这是一套主要针对大学学生的书,虽然书中英汉对照的编排让我不时为自己生疏的英文而汗颜,但我仍然喜欢它,喜欢在随意的阅读中体验一种单纯的快乐。

        我想,这样的书对迫切需要充实自己的大学生们是再合适不过的,但对于任何一个希望获得阅读快乐的人,它都采取了热烈的欢迎的态度。它如同一个宽容的朋友,十分和善地对人们说:“读点书吧,会对你有帮助的!”

        整套丛书有点像工具书,但它决不是工具书,它没有工具书的古板和厚重,在每一分册中,编者精心撷取的都是各个专业中最新颖也是最吸引人的内容,它不一定构成完整的系统,但却足以使你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它也不追求深奥和艰深,仅仅满足于给你一点浅尝辄止的快乐,但它并不因此就流于浅俗,就像一扇扇的小窗,足以让你瞥见未知世界斑驳的美丽光影。比如,在《读点科学史》一册中,你既可以探寻远古时代人类的文明成果,像古希腊的科学、炼金术的奥秘、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也可以重温西方工业文明的脚步,像伽利略和天主教会、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的发明等;更可以了解到当代最前沿的科技态势,像原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革命等。编者在选取这些材料时,注重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启示性,比如在《比尔·盖茨》一文中,编者并没有不厌其烦地介绍盖茨的传奇经历,仅仅是选取了他极有个性的言行,通过浮光掠影式的介绍,突出了盖茨可敬的工作态度和创业精神。丛书各册中的文章大都直接选自英文读物,然后配上中文的翻译,这样英汉对照的方式,不仅仅是要使它成为一种语言学习读本,而是在这种对照中,更多地使阅读者体验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传递出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文化的差异。比如在《读点历史》一册的《中国的隋唐朝》一文,作者不是直接以浓墨重彩渲染唐朝的强盛,而是从宏观的视角,通过横向的比较,烘托出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文章篇幅不长,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子书苑系列》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2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