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1:14:34 2550 次
书评作者: 《中国教育报》 发布媒体: 中国教育报
菲尔兹奖是数学学科中最有名的国际奖,它以终生致力于数学研究的菲尔兹教授的名字命名,被人们称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的,并且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上颁发。
在一个国家举办ICM,通常被认为是这个国家具有较高的数学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标志,所以很多国家都竞相争取主办国际数学家大会。1993年,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和丘成桐在接受江泽民总书记接见时,就提出了争取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数学大会的建议。1998年8月15日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数学联盟成员国代表大会上,中国赢得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办权。
为了迎接这次大会的到来,李心灿教授、高隆昌教授、邹建成博士、郑权博士共同撰写了《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介绍了自1936年菲尔兹奖开始颁发至今共43位获奖者的生平简历、重要建树及其对数学、数学研究或数学教育的精辟见解,展现了数学家们对问题富有想象性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他们让人惊叹的对数学研究矢志不移的追求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志,以此来激励和启发我国青年特别是年轻的数学工作者为我国成为世界数学强国而奋斗。
除了这些,每位认真的读者还可以发现许多有益的启示。数学的发展得益于各国科学家的交流,数学的每一次进步,不仅依赖于某个数学家勤奋与才智,还依赖于诸如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成果、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书中在对当代数学史的某些灿烂画面进行准确的描述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就是处于这环环相扣的联系与相互启发之中。在1998年获得菲尔兹奖的英国数学家怀尔斯(Andrew wiles)证明了数学史上著名的费马猜想。诚如书中所言,“怀尔斯的这次对费马猜想的证明,是建立在近几十年来许多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的,他使用了模形式与表示论,特别是利用了费马猜想和椭圆曲线理论之间的联系。”而这一切与日本数学家谷山、德国数学家弗雷、法国数学家塞尔、美国数学家里贝特等人的研究成果有极其密切的联系。怀尔斯说:“当我听到弗雷与里贝特的结果时,我知道数学的全景已经改变了。”他从听说了里贝特的结果那天开始,就决心要全身心的来证明费马猜想。当研究只剩下一些关键的问题时,他看到了马祖尔的一篇文章提到的一种做法,这是他茅塞顿开,他觉着自己用这个做法会解决最后的问题。最终,他取得了这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之一。
然而,遗憾的是建国以来,我国数学的发展有时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之中,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数学走向世界。从书中对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简介中,可以知道,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等曾收到在大会上作分报告的邀请,“但因故未能成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我国数学家陆续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参与到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去。
自然,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它的最大的作用就如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在序言中所言,“将会为正在逐步走向数学强国的中国的年轻的数学工作者们,带来宝贵的智慧和深刻的启示”;同时,对可能是数学门外汉的普通读者来说,“他们长期奋斗的传奇故事”和为扩展人类的智力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将洗礼和提升我们的灵魂!
(《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9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