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1:14:34 2422 次
书评作者: 张九庆 发布媒体: 易文网
美国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畅销世界的科普书《时间简史》中写道:“1924年,我们现代的宇宙图象才被奠定。那是因为美国天文学家埃得温·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 1889~1953)证明了,我们的星系不是惟一的星系。事实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星系,在它们之间是巨大的空虚的太空。”([英]霍金,吴忠超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第45页)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巨大天体系统,哈勃称之为“星云”。哈勃的第二个重要贡是提出了根据星系结构来对星系进行分类的重要方法。哈勃在天文学上更重要的贡献是发现了命名为哈勃定律的星系红移速度与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哈勃定律的发现不仅为宇宙膨胀提供了观测证据,建立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也为宇宙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方法,形了一门新科学-观测宇宙学。
科学家传记作家克里斯琴森在星云世界的水手——哈勃传》(盖尔·E·克里斯琴森,何妙福等译,上海科技教出版社,2000)中描绘了这位科学家的生动形象。由于哈勃所处的地位和时代,关于哈勃的传记实际上也是一本现代天文学家的群英谱和现代天文学的历史纪录。哈勃的重要贡献的形成过程,也是哈勃与其他科学家行科学争论的过程。由于观点的分歧和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重视,也导致了哈勃与其他科学家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传记作者并不回避这些冲突,而是通过对冲突来龙去脉以及科学家不同的行为表现的描写,来突出哈勃作为一个科学的个性特点。
哈勃是一个极端自负的人,“他厌恶对自己科学思想的挑战,而且总是害怕某个竞争者企图窃取自己的发现抢先发表,超过了对其他任何事。”(同上,第283页)尽管如此,他有不得不与他的竞争对手进行交锋,在交锋过程中掺杂进个人的好恶。也正是这样的个性使得他无法担任领导职务,与威尔逊天文台台长职务失之交臂。
他和荷兰籍天文学家范玛宁是威尔逊天文台的同事,两人却无法交流,只能通过论文和媒体来联系。望远镜是天文学家观测星空的重要工具,两人总是无法在观测时间的分配上达成一致。“尽管哈勃乐于同很多欧洲人交往,从一开始他便藐视范玛宁,不肯用昵称称呼他的同辈天文学家,也不肯通这位天文学家交往,除非是极少数绝对必要的长河。这种反感是相互的,似乎双方都发觉他们已处在发生冲突的进程中,且不希望诙谐地混争端。” (同上,第156页)主要原因是范玛宁站在另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沙普利一边,一直为沙普利反对哈勃的星系红移理论提供测量数据。“每当哈勃看范玛宁的脸,就会想起一直反对他的红移距离尺度的沙普利,这位哈佛大学天文学家一直起劲地反对他完成的每一件工作。”(同上,第242页)
哈勃对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问题十分敏感,这一点与17世纪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类似。他与瑞典天文学家伦德马克的冲突就是一例。他对伦德马克一篇论文“星云的初步分类”产生了猜疑,为这篇论文剽窃了他的思想,因此在多处对伦德马克进行谴责。他的态度是强硬的,言辞是严厉的,尽管两人过去曾经有过愉快的合作。他给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写信,称伦德马克“竟厚颜无耻地无视我的存在,还宣布是他独有的思想。……我允许他以这种巧合的方式借用这项艰辛的劳动成果”;他给伦德克写信,直截了当地警告伦德马克“除非你能做出特别解释,否则只要我有机会,我都将向别人大声疾呼注意你的荒谬品德思想为乐”,并让伦德马克清楚可能导致这样的局面:“当同行们意识到他们在讨论自己的研究之前就肯定会被别人发表出来时,他们还会欢迎你参加会议吗?”他甚至在公开出版物《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使用了最强硬的措辞,表达了自己愤怒:“伦德马克最近发表了一种分类法,除了命名不同以外,实际上与我去提交的系统是相同的,但是伦德马克没有表示一丝一毫的感谢,除了使用术语星系以外,也丝毫不提专业委员会的讨论。”(同上,第215~216页)
荷兰莱顿大学的天文学家德西特在红移距离测量方面给哈勃一些帮助,是激励哈勃用大望远镜探索距离与速度关系的关键人物。但当德西特和其他几位天文学家对哈勃的距离-速度关系的结果提出批评时,虽然这样的批评并有正式发表,哈勃也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冷静。
哈勃在科上的表现的个性与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个性是一致的。在科学之外,哈勃具有广泛的兴趣,并力争上游,例如他在球类、田赛类、径赛类等多项体育项目中均成绩不俗;在芝加哥大学他是一名闻名全校的重量级拳击运动员;在牛津大学他被是校径赛队员。
哈勃获得了不少荣誉,例如,他38岁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1935年获得美国科学院授予的巴纳德奖章哈勃是获奖章的第一位天文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奖的非诺贝尔奖得主。1948年2月9日,他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但他更渴望获得诺贝尔奖。哈勃的策略是在大众媒体上造舆论攻势,让醒目的标题、华丽的词藻和大幅照片不仅出现在《时》这样的著名新闻杂志上,也出现在《矿工》、《旅行》等一些面向专门读者群的刊物上。“知悉只要选拔委员会把天文学家同物理家一视同仁,诺贝尔奖便成败未决,因此哈勃夫妇雇用了一名宣传员,他似乎加班为哈勃工作。报纸杂志在诸如‘艰难,艰难,苦活与哈勃’,瞧,宇宙’,‘上西天朝圣’以及帕洛玛的眼睛盯着10亿光年’等醒目标题下到处宣扬哈勃的成就。在那些提到他的同事的极少事例中,哈勃也总是占据最多的篇幅以及最大的照片”。(同上,第394页)哈勃这一策略没有奏效,他显然忘记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采取的是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评价体系,而不是社会公众知名度。哈勃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没有人提名,费米和钱德塞卡已和他们的同事曾投票推举哈勃为物理学奖得主,假如哈勃能够活得更长寿的话,这位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可能已经赢得了他应得的也是他最在乎的荣耀。
来源:易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