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1:14:34 2276 次
书评作者: 侯慧菊 发布媒体: 文汇报
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咖啡馆是诱发艺术与科学灵感的绝好去处:法国历史悠久的弗洛咖啡馆(也称花神咖啡馆),是萨特与波伏娃消磨时光的地方,至今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德国慕尼黑的咖啡馆里,杰出的物理学家海森伯和泡利(都是诺贝尔奖得主),与他们的导师一起,品着咖啡,无拘无束地研讨前沿课题,大理石的桌面上留下了他们进行数学推导的笔迹;塞纳河左岸的老咖啡店,是罗伯斯·庇尔与马拉们聚会的场所,一直保留至今天,让小资们生出无限遐想……
当坐在咖啡馆里以闲适的心情,随意搅动那温热的液体,此时谈论科学的话题,那科学就放了它严肃、冷冰冰的面孔,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亲切而随和了。正因如此,20世纪末,哲学家马克·索代倡导的“咖啡哲学”概念渗入科学领域,科学咖啡馆开始兴起。自此,在咖啡馆里组织科学讨论和辩论活动成为时尚。
2003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开始策划“科学咖啡馆系列”丛书,现在,随意翻新近推出的一辑的三本,感觉它们正适合手边放上一杯咖啡,进行一种随意的阅读。
长谷川政美教授等著的《听基因讲祖先的故事》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分子人类学的诞生与发展,在生物进化和化石证据构筑的人类进化的背景下,描述了分子人类学的产生、原理、相关技术和故事,并交织了科学与宗教、化石证据与分子证据的矛盾冲突。科学性与可读性融于一体。
《生命的要素》将最现代的科学元素用明晰的作风格表达出来。作为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作者埃里克维P·维德迈尔解构了我们体内影响健康、行为和思维的分子,阐明了血液和组织、酶和激素、脂肪和糖、矿物质和营养物之间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相互作用。书的开篇,作者就以新颖的设问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为什么一些脂肪比另一些更糟?脑化学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碳原子是怎样造就了男女间的差别?……作为一本简明易读、图并茂的小册子,本书给出了所有这些问题及有关人体行为的答案。
作为一系列畅销书的作者,詹姆斯·伯克在《轮回》中,带领我们在历史、技术、科学、文化间进了50次巡游。他所设置的每一条旅途,都由一系列前后衔接的重大事件组成,旅途的结尾正好连上开头,无论是电磁场的探索、热巧克力的起源,还是DNA指纹……阐明了万物变化中那令人惊异的轮回。
1998年,第一家科学咖啡馆在英国的利兹诞生,至2004年,英国出现了24家科学咖啡馆。曾经高高在上、艰深难以理解的科学,在咖啡匙的搅动中,离普通读者越来越近了……
2005-9-10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