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共计四个系列86个品种 《哲人石丛书》十年精品迭出

2020-04-13 11:14:34      2252


书评作者: 李芸     发布媒体: 科学时报

        “秘密咖啡”由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创作,该系列作品专门介绍了各行各业中藏着的秘密:“烹制肯德基炸鸡用了哪些香料?”“大卫·科波菲尔大变活人的窍门何在?”“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里收集的精子真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捐献的吗?”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如此贴近生活和妙趣横生的话题中,这套书也被喻为一杯纯正的“科学咖啡”。而从越来越大的秘密中,读者又将品味出怎样的科学味道? 

        你不想说的就是我要揭秘的 

        可口可乐糖浆的完整配方据说只有两个人知道。可口可乐公司规定这两个人外出旅行不能坐同一架飞机;如果其中一人死了,另一人就要去找一个“徒弟”把配方的秘密传授给他。如今可口可乐配方的保密程度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就连那两个人是谁本身也是一个秘密。也许正是可口可乐公司将糖浆的配方塑造得如此神秘,才让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有了更多揭秘的动力。毕竟,藏之深,思之切。就像他在《大秘密》的序言中写到的:“它们是一些公共的而非私人的秘密,大多数这样的秘密并没有招谁惹谁,人们对它们只是感到好奇罢了。如果不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那么不情愿谈论可口可乐中有哪些成分,除化学家以外的其他人又怎么会那么关心可口可乐的配方呢?”于是,庞德斯通决意要告诉公众的全是那些不想让公众知道的事情!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潘涛介绍说:“威廉·庞德斯通这位美国作家,也是一位有名的‘怀疑论者’,他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国内的读者了解他可能从近年来出版的《囚徒的困境》、《推理的迷宫》开始。庞德斯通长期为《纽约时报》等知名报刊以及一些电视台撰稿,迄今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其中《循环的宇宙》、《推理的迷宫》还曾获普利策奖提名。” 

        这位怀疑论的作家,在1983年首先完成了《大秘密》一书。这本书的揭秘领域涉及饮食、邮政、银行、日用品、人体测试、魔术表演、电影、音乐等。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对可口可乐和肯德基配方的探秘。“钞票怎样防伪”、“沃尔特·迪斯尼真被冷冻起来了吗”、“摇滚乐唱片还会反向录上一些别的声音”、“通灵人”尤里·盖勒的蒙面飞车等话题也颇为有趣。这本书一度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而评论界在提及这本书时,都用到了“风行”这个词。 

        5年后,《更大秘密》问世。这一次作者重点“照顾”了社团组织、公共机构、体育比赛和娱乐表演的秘密。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里收集的精子真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捐献的吗?食品行业有免费午餐吗?各个秘密组织的成人仪式究竟有多可怕?印度绳技是真的吗?大卫·科波菲尔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由女神像变得无影无踪?《更大秘密》的中的125个让人决然想象不到的秘密,被《出版商周刊》称赞为“杂陈滋味,妙趣横生”。再到1993年,“秘密三部曲”的终结篇《最大秘密》出版。该书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探究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食品的成分、彩票上的密码、“帽子里的兔子”和影星们不愿为人知的过去。 

        “历经10年写三本书,对于一个畅销书的作家来说,足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严谨和该套书的质量。《大秘密》、《更大秘密》、《最大秘密》三本书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递进关系,可能是第一本书出版后的好评让作者有了继续创作的动力,从后两本书的致谢中可以看出《更大秘密》和《最大秘密》的创作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帮助,庞德斯通和读者有较多的互动。”潘涛说。 

        意趣:一杯纯正的“科学咖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发行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秘密”系列虽然是新鲜出炉,可上架后,需求增加的反馈特别明显。“这与‘秘密’系列轻松、有趣和知识含量分不开。我们是在为‘科学咖啡馆’系列选书时发现它的,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从行文风格到书本身的科学内容,都和‘科学咖啡馆’的风格很吻合。”《大秘密》的责任编辑傅勇说。 

        2003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开始策划“科学咖啡馆系列”丛书。当坐在咖啡馆里以闲适的心情,随意搅动那温热的液体,此时谈论科学的话题,那科学就放下了它严肃、冷冰冰的面孔,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亲切而随和了。和该社一贯的高端科普书“哲人石丛书”有所区别,“科学咖啡馆系列”开始向中低端延伸,摈弃艰深、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早先出版的《听基因讲祖先的故事》、《生命的要素》、《轮回》、《重返天文咖啡馆》、《谁想成为科学家?》等书都走轻松活泼路线,让人读来正如该系列每本书封底的那句话:“在Easy Science Cafe聊科学,别有一番意趣……” 

        庞德斯通的“秘密”系列算得上一款纯正的“科学咖啡”。“它极具亲和力。”傅勇说:“书中的‘秘密’都贴近生活,第一本书《大秘密》的第一个例子是有关肯德基炸鸡的,肯德基快餐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1000多家的餐厅,世界上每天有 1000多万顾客在各个肯德基餐厅品尝肯德基原味鸡。但据称桑德斯上校只向两位大活人透露过炸鸡的烹饪秘方。揭秘烹饪秘方关心的人肯定不少,而书中其他的揭秘,无论是食品配方还是扑克牌的记号、香水成分还是魔术表演的技法,都和人们的生活相关。这些秘密也可能是我们曾经疑惑过却未找到答案的。所以书中的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另一方面,书中含有很多科学知识,但读上去却丝毫不感索然无味,这就得益于庞德斯通的写作手法,他如福尔摩斯一般,通过丝丝入扣的调查、科学分析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读“秘密”系列犹如看一部部侦探片,当然不让人乏味了。 

        《最大秘密》的责任编辑殷晓岚认为:“‘秘密’系列更重要的一个特色是语言幽默,如行云流水一般,可读性很强。”“秘密”系列的版式沿袭了“科学咖啡馆”的一贯风格,大小适中的开本,无论是上下班的地铁里还是出去旅行的途中,带上这杯科学的“咖啡”都极其方便;而且每个故事篇幅短小,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起。 

        科学的怀疑精神 

        “庞德斯通一向执着于揭秘,追根溯源,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费城每日新闻》在《更大秘密》出版后对作者的评价。庞德斯通的“客户”名单里全是响当当的角色:肯德基、可口可乐、汉堡王、维萨卡、宝洁、香奈儿、大卫·科波菲尔、沃尔特·迪斯尼、芭芭拉·史翠珊、肯尼迪、空军一号……他总想打点儿他们的主意,挖掘点儿秘密出来,像配方啊、保护措施啊、魔术技巧啊、遗体保存在哪儿啊等等。但庞德斯通的揭秘都值得信赖吗?也有读者提出这样的疑义:“庞德斯通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未曾得到揭秘对象的证实,而且其中部分内容,如对梦露墓地、迪斯尼冰冻遗体的探究等等,并未完全建立在合理的推理基础上。毕竟,他只不过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作家。” 

        傅勇说:“庞德斯通是一个执着的人,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怀疑的精神、探索的精神。他的揭秘也比较讲究科学。”为了搜集情报,庞德斯通用了很多办法,除了援引公开资料外,还会进行科技分析或心理分析、向内部人士寻求答案。譬如考证肯德基烹饪方法时,他曾公开做广告,想找肯德基的员工聊聊,结果不但有人应约前来,甚至提供给他一些传说中的调料粉。他随后拿到两家实验室去做定性分析——有一家在得知物品来源后,明确表示了拒绝。读庞德斯通的“秘密”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探求欲,也会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吸取这样一种怀疑精神。 

        “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里收集的精子真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捐献的吗?”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不会怀疑。而《更大秘密》中,庞德斯通触及到了这个领域。他了解了精子库建立的初衷、捐献的原则、诺贝尔奖得主对此的看法,最后通过科学分析和他对诺贝尔奖得主的调查后得出了结论——“精子库的捐献者好像并没有一位是诺贝尔奖得主。” 

        作为“科学咖啡馆系列”的策划者之一,潘涛觉得:“庞德斯通的怀疑精神值得我们效法。其实,他看似中立甚至是带有一些‘八卦’的揭秘,细细品味下也能读到他的一些立场。在有关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一文中,庞德斯通竟然会不惜篇幅描述诺贝尔奖得主对精子库的批评。舞台催眠师与托儿的互动,盖勒跟克里斯金的所谓‘超感知觉’,这些颇有讽刺意味的倾向在种种揭秘行为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

                                             摘自《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