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召唤科学“追星族” —— 2007年度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评选综述

2020-04-13 11:14:34      2548


书评作者: 王瑞 高红成     

        “学习难,学习数学更难”,许多人对此都有同感。数学枯燥无味,干瘪的数字,冗长的公式,繁琐的证明,沉闷得令人窒息的概念、法则、定理。正因如此许多人对数学望而生畏,大有谈虎色变的趋势。而这不能不说是“重传授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兴趣”的教学带来的后果。

        作为数学教授的G·波利亚正是看到传统教学的这种弊端,为改变数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写出《怎样解题》这样一部改变传统数学教学面貌的传世之作。

        《怎样解题》的语言质朴,行文流畅。“苏格拉底式的问答”让人觉得通俗易懂,恰当的比喻,适时的举例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在不经意的铺垫中就达到建议引导学生的问题要自然的效果。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叙述,但表达得自然才是作者的本意。所以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就充分地发挥了描述自然的特点,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按作者的思路读下去、想下去。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怎样解题》在读者中产生了共鸣,不仅有来自教师的,还有来自学生的;不仅是学数学的,还有学其他学科的。作者在轻描淡写中道破了读者许久以来郁积在心中的难以名状的感觉。看似很平常的解题步骤或方法,其实却已包含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一部能写到心坎里的作品,不需用豪言壮语,不需用激情的迸发,只用平淡地描述,就能达到令人着迷的程度。

        掩卷而思之际,才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确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但无论是经历过还是未体验过,作者的建议却已经令读者神往了。看事容易做事难。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可能就又忽略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细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控制自己的思路,用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模仿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争取达到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程度。

        《怎样解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要知道问题结果的由来,即最初的动机和目的。唯有把握了问题结果由来的经过,才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才能从中体会并总结出对以后问题解决有用的经验。而这却是现代数学教学经常忽略的一个环节。

        教师照本宣科给出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解释学生对答案经过得来的疑惑,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还处于传统阶段。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量的掌握,而没有提升到质的要求,说明教师的教学只是处于学术形态,还没有过渡到教育形态。如何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教师不愿多想的一个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可能有鲜为人知的轶闻,可能有激发学生上进的典故,可能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但由于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的惰性却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丧失。

        《怎样解题》通过例举“苏格拉底式”的理想化问答向我们揭示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全貌。这不仅需要教师对问题有很深的了解,而且对学生也应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这样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提出适当的问题或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至于把“好问题”和“坏问题”混为一谈。所以,《怎样解题》提出了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要求。

        像“传统的数学教授”那样,一支粉笔、面朝黑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可以说,《怎样解题》的字里行间就教授了读者解决问题的一些通用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各种各样,但《怎样解题》却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开启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之门,增强了我们战胜问题的决心和勇气。